“丹桂奖”曲艺大赛福州选拔举办 最小选手仅4岁
福州新闻网5月20日讯(记者 邱陵)“春有黄莺鸣翠柳,夏来天暖北花香,秋至鸿雁天边叫,冬度梅花满树红。”20日下午,来自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周佳仪登上舞台,一曲充满“虾油味”的序头娓娓唱来,掀开福州评话传统剧目《鲁达除霸》的戏幕。
当天,由福州市文联、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2016年福建省年“丹桂奖”曲艺大赛福州赛区选拔赛在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举行,福州市曲艺家协会、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市曲艺团承办。
评话、伬艺、快板……来自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福州市钱塘文博小学和马尾区文化发展中心选送的11个节目轮番登场献演,台下观众欣赏了一场传统曲艺盛宴。
据了解,选拔活动除了现场评审的上述11个节目,还有来自仓山、长乐、闽侯的小学和幼儿园选送的12个节目,他们将以录像评审的形式参评。
在节目形态上,以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为主。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评话演员多为一人,不用化妆,不需布景,仅用一个铜钹,一块醒木,一把纸扇,一条手帕,搭一座高台摆一张桌子就可演出,它讲究唱、说、做、花,唱词多为7字句,表演时唱词与说白交替,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突出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以铙钹敲点和醒木击桌来加强气氛,扣人心弦。福州伬艺又名伬唱,用福州方言说唱,表演形式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也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
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曲艺团团长陈晓岚告诉记者,其实这些节目与传统的伬唱有差别,融入了舞台音乐、服装、舞美等元素,吸引了年轻观众,也更有利于传承老艺术。
陈晓岚说,这些福州本土曲艺节目的表演者均为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平时不怎么讲福州方言,指导老师一字一句教授他们,孩子的刻苦投入程度也超乎想象。“这些节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近年来福州市各县区开展少儿曲艺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这些选手年龄最大的12周岁,最小的4周岁。在作品题材上有诉说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福州评话《鲁达除霸》;有寄托福州儿女乡愁记忆的福州伬艺《秦楼月•春回坊巷》;有歌唱乡贤鸿儒的《销烟颂》、《甘国宝》和《少年侯德榜》;有传统优秀福州伬艺曲目《莲生送米》、《珍珠塔》;有倡导美好社会风尚、抨击陋习的《六合彩风波》;有童趣盎然的《搓米时齐搓搓》;还有歌唱乡土讲述校园生活的《上街颂》等。
谈到举办少儿曲艺大赛的初衷,周佳仪的指导老师、福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辰说,“现在的福州评话和伬唱,少儿基本上都没听过,怎么可能喜欢上?过去评话和伬唱的观众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要让这门老艺术后继有人,就得从儿童、少年抓起,设立相关的乡土教育课,让评话和伬唱进校园。”
事实上,现场表演的11个节目正是福州市“乡音最美系乡愁”曲艺进校园活动的一次汇报演出,也是福州市曲艺团和福州市曲艺家协会从去年开始重点推进的一项文艺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福州市文联将与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继续举办优秀闽都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福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进校园宣传、传授优秀闽都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