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覆新绿 敬思倡新风移风易俗 漳州市推行生态葬现状调查

04.04.2016  11:38

  “相比传统墓葬形式,你会愿意接受绿色殡葬,作为家人最后的归宿么?”记者问。

  “这要看家里人的意见。如果是我自己的话一定愿意。”市民答。

  “为什么会愿意?不想要传统的 ‘厚葬’么?”记者又问。

  “‘厚葬’花钱都是花给别人看的啊,人都死了哪里还需要这些虚的,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而且你看啊,如果是放着一个大墓穴,平时却没有人祭拜看望,只在每年的清明扫扫墓,这样也会感觉比较寂寞吧。”市民答。

  “为什么会觉得平时没有人来?孩子们工作都很忙么?”

  “嗯,很忙,我的大女儿和小儿子都成家了,工作上和家里面要忙的事太多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平时见面就少,一般都是打电话。我想等我走了以后也别给他们添负担就好。”

  “嗯,这样啊,那如果选择,你会更偏向哪种形式呢?树葬,花葬,还是海葬?”记者再问。

  “花葬吧,我很喜欢花,到时候孩子们来看我还能瞧见好看的花,多好。不想海葬是因为我不会游泳,也不想顺水到离开家太远的地方。”市民答。

  以上是一位60多岁的市民与记者的采访对话。

  清明时节,凭吊先人,怀念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每每及此,有关绿色、生态殡葬的话题也往往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国家九部门更曾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倡导绿色殡葬。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漳州市就尝试推行生态殡葬,悉数推出了“树葬”“草坪葬”“花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如今一晃过去10多年,漳州市绿色殡葬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又到一年清明时,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部分市民,就此做了一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