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福建崛起“新月港”
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漳州开发区逐渐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新港城。
漳州开发区今年9月起,施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开全省先河。图为风景优美的厦大附中。
漳州州开开发发区区交交通通便便捷捷,,厦厦门门湾湾两两岸岸实实现现半半小小时时生生活活圈圈。
海西明珠——双鱼岛 |
在福建漳州有一个56平方公里的地方,地处厦门湾南岸,它是明代我国官方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月港附近的九龙江出海口,曾参与缔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
这里,就是招商局集团与交通部、福建省为了建设对台“三通”口岸于1992年创办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漳州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漳州开发区走出了一条魅力新港城崛起之路。昔日荒滩野岭的小渔村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这里是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漳州港口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万商云集,百业兴盛,新世纪的“海丝”繁华,犹如大潮涌来,漳州开发区正扯满风帆,一路向前,奏响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强音。
过去 慧眼识珠建新区
1992年冬天,一个叫作打石坑的地方,在漳州市的版图上未曾标识,尽管依山靠海,却是一片荒蛮之地,静悄悄地偎依在厦门湾。居住在此的群众以种植水稻、出海捕鱼、上山打石为生,生活也是静悄悄的。
是年12月28日,一群招商局人在这里开发创办了漳州开发区。从此,打鱼、凿石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开山填海,铺路建港,招商引资,兴办教育,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漳州开发区,借鉴招商局开发蛇口的成功经验,以漳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岸线资源为依托,抢占对台经贸滩头阵地,渐行渐好。
22年后,这个九龙江入海口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已经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商贾往来,百业兴盛。
上世纪90年代初,当“九二共识”回响海峡两岸,历史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战略机遇:打破尘封已久的坚冰,为近在咫尺的海峡两岸开辟一片交流交往的新天地。
回望彼时漳州,正处在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调整转型的重要关口,全市干部群众发出了弯道超车、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的呐喊。
当这种期待和呐喊契合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同频共振在南巡讲话的春风里,1992年,漳州开发区应运而生。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袁庚从宁波沿着千里海岸线一路南行,寻找对台“三通”的重点口岸,当他伫立南炮台放眼东望时,一块内敛却掩不住光芒的璞玉跃入这位行家的眼中。
厦门湾南岸的这块荒凉沉寂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北与厦门一水之隔,位居上海、高雄、香港三大港口之间,有条件发展成国际货物中转港;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具备了建设对台“三通”口岸的人文和地理优势;西、南两面背靠的广袤腹地,与28公里岸线唇齿相依,其中-8米以下深水岸线长达12公里,假以时日,亿吨大港将不是梦想。
袁庚感慨万千,这块宝地如同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
就在同一年的12月28日,一声巨大的山石爆破声,惊醒了这块沉寂千年的土地,霎时荒山夷平,波涛臣服。招商局集团联合多家股东拉开建设“第二蛇口”的序幕,古老的土地注入了青春的因子。从此,一批批创业者们在这块土地上用智慧与勤劳演绎了当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传奇故事。
打开历史档案,22年探索写就的光荣与艰辛历历在目——漳州开发区的拓荒者住在南炮台简易工棚内,以苦为乐、战天斗地;面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海风云变幻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肆虐,在福建省、交通部的支持下和招商局集团的坚守下,漳州开发区矢志不渝,扛过危机、坚定前行;2010年,经过十余载努力,漳州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字号”,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拥有了更高远、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 生机勃发结硕果
历经22年的建设发展,漳州开发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好到优,让一座以临港工业、港航物流和高尚人居为特色的魅力新港城崛起在海峡西岸。
漳州开发区辖区内的招银港区同时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台直航口岸、对金门、马祖、澎湖货运直航“三张名片”;已开通至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等国内外货运航线26条,年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总局批准,“招商局(漳州)厦门湾国际粮食物流园区”落户招银港区,成为北粮南运重要的物流基地之一,粮食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港区内的漳州招商局码头是“第一批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示范单位”。木材年进口量突破272万立方米,为“中国十强进口木材港口”,其中辐射松进口量近年稳居全国第一。
港口建设带动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已形成了粮食、木材、钢材三大物流市场,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原木集散港和重要交易地,粮食装卸量为福建省港口之最。
22年来,漳州开发区累计引进各类企业700多家,实现合同资金额超50亿美元。临港工业成为主导型产业,形成了以诺尔、豪氏威马等为代表的交通机械制造业和以凯西、中集为代表的金属制品加工业,成为福建最大的板材加工基地、门类最多的交通设备制造基地;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法国路易达孚、美国嘉吉项目纷纷入驻,加上中纺粮油、金钱、中储粮为代表的粮油食品加工业;三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已具备400亿元的产能;欧中、方明浦和光电、多肽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以蛇口网谷为模式的高新产业园建设,高科技产业方兴未艾。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南太武黄金海岸、卡达凯斯小镇、双鱼岛等旅游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山海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发掘。厦漳跨海大桥、招银疏港公路通车,贯穿全区的漳州港尾铁路干线开工建设,厦门湾海上巴士、厦漳公交开通,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多种便捷出行方式任意切换。同时,厦大漳州校区、厦大附中、厦大附小打造完备教育体系,漳州开发区第一医院院、金水仙大剧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一个以港航物流为龙头,以“3+2”产业集群为主体,以宜居宜业为特色的新港城正崛起在厦门湾南岸,成为厦漳同城化的桥头堡,成为海西投资的热点。
未来 转型发展耀海西
从码头港区到产业园区、再到人居新城的完美升华,漳州开发区的嬗变让人惊叹。面向未来,改变、突破、创新,漳州开发区整装再出发——
2012年,建区20周年之际,漳州开发区提出“以转型引领发展、以项目促进变化、以综合开发带动整体提升”的发展新思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实现由偏重工业开发向城市综合开发转型,走集约化、精细化、永续化经营开发之路。
全球最大、服务最广、在营销战略领域久负盛名的全球顶尖咨询公司之一的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对漳州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进行战略规划。伴随着规划的制订,漳州开发区吹响新一轮深化改革发展的号角——
2013年,漳州开发区启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今后十年的发展,将以聚集人气、产业升级和加快农村社区城市化进程为切入点,在抓好现有产业的情况下,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内涵,围绕产业定位进行项目招商,由“招商引资”逐步向“招商选资”转变,以做强做大“3+2”产业集群为主导,重点培育生物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满足城市需求的商业服务业、经营型社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土地经营要服从由工业区开发向城市综合开发转型需要,服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综合开发转型需要,服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要优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引进,实现漳州开发区由“建区”到“造城”的转变,把漳州开发区建设成为活力产业、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的魅力新港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开发建设国内首个大型离岸式生态人工岛。这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生态型人工岛——双鱼岛项目。面积达2.2平方公里,造岛工程及市政配套总投资达30亿元,已于2010年2月5日开工建设,2013年完成造岛工程并启动市政配套。未来将建成海西新地标,集自然生态、人文科技景观为一体,以海洋文化、游艇经济、时尚生活、绿色低碳为特色,是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和生态居住的圣地。
22年,留下的是漳州开发区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绚烂身姿,定格的是漳州开发区创业、突破、提升、转型的一次次华丽转身——
新一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伟大征程即将开启。漳州开发区奏响跨越发展的最强音,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已成龙腾之势,成为引领厦门湾港口经济发展的龙头;一群与港口相配套的临港产业群蓬勃兴起,打造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座“活力产业、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的宜居宜业的生态新港城如画卷般在海西大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