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电力“无人机”巡线:“飞巡”15分钟顶人工1小时
电力工作人员通过监视器观察“无人机”巡线情况。
福建新闻网漳州10月30日电 题:探秘电力“无人机”巡线:“飞巡”15分钟顶人工1小时
作者 林丽君 林俐
伴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轴距450毫米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携带着高清摄像机向几百米外的铁塔飞去,这是福建漳州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智能巡线工作的场景。
漳州地处福建最南端,南部面海,中部、中东部及西北、西南部地处山区,原始热带雨林众多,且近10年来全市山地大面积种植经济速生林,线路运行环境较为复杂。鉴于此,供电部门萌生了自主研发“无人机”开展巡视工作的想法。
在演示现场,一架自制的小型四旋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向几百米外的铁塔缓缓飞去,它此次巡航的任务是通过遥控拍摄对输电导地线、金具、绝缘子及铁塔锈蚀和污秽、线路走廊等情况进行监测,全方位获取输电线路的图像资料,代替人工攀爬巡检。
与过去翻山越岭、人工攀爬杆塔的检查方式不同,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高的铁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机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观测和高清拍摄,实现点对点的故障查巡。还可对线路中有可能存在的隐性或潜在的缺陷隐患进行定点排查,及时掌握特高压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
“以前对位于不同山头的两基铁塔的巡视往往要耗费1个多小时,劳动强度很大,而无人机等于给巡线工作插上了飞速的‘翅膀’,现在只需要十五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而且还能拍到以前望远镜都看不清的‘死角’。”巡线人员小陈说道。
无人机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架成功运用的无人机,都要经过上百次的试飞,将问题一点点改进才得以成功运用。漳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书记黄荣清介绍说,去年的一次试飞出现了故障坠落到当地的一个水库里,最后所有工作人员全部脱衣充当潜水运动员跳到水库里去找,一架无人机的成本高昂,至今想起仍十分心疼。
漳州供电公司带电班班员林火煅告诉记者,其实“无人机”就是“会飞的照相机”,但一架无人机的正常寿命约150次巡航,电池用久了,车轮各种零部件都会损耗。有些零件、系统要重新调整,重新试飞才能使用,现在有的机型机身偏重,以后将会逐步加以改进。
林火煅表示,今后团队将往防水无人机方向进行研究,能够运用于恶劣天气的全天候无人机,也正在努力尝试设计制造一架类似于美国鱼鹰的旋翼无人机,使无人机更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截至目前,漳州供电公司已配置微型四轴无人机8架、小型四轴无人机10架、中型六轴无人机3架、大型八轴无人机2架,先后开展了220千伏和Ⅰ、Ⅱ路,天龙Ⅰ、Ⅱ路等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巡视和状态评价,总飞行300余次,飞行里程达200公里,累计巡检线路达140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