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行稳致远新征程
初夏时节,繁花盛开,省委省政府再次开展一年一度的工作检查。
放眼闽山闽水,山林披翠,天蓝水碧,生态优美的清新福建吸引越来越多世人瞩目的同时,新常态下的福建发展,也迈出坚实的步伐:舞动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迸发,激发社会活力;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引领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全面改革开放……
去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一年来,福建紧抓机遇,砥砺前行。2014年,全省GDP总量达2.4万亿元,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个多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首破1万亿元,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关口。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开局平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均处于合理区间。建设新福建的答卷,正全力破题。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带来新挑战。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如何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全省上下在工作检查中明优势、知不足、寻对策,推动福建发展量增质优,行稳致远。
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优势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未与福建如此切近。
一年来,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润泽八闽。
去年7月至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两次回信,激励八闽上下铆足干劲,扬鞭奋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深情厚望凝结为总书记对第二故乡干部群众的殷切鼓励: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今年4月,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谷雨时节,李克强总理来闽考察,对福建提出希望: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年来,接二连三的政策利好,鼓舞八闽。
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跻身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与去年初获批的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起,形成“三区叠加”的发展战略新格局。
把握机遇,方能乘势而上。
去年工作检查途经33个县,行程4750公里,察看67个项目,涉及产业、民生、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现场点评,一线号脉,发展的方向与思路进一步廓清:就福建现阶段发展水平而言,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必要条件就是必须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
“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努力做到好字为先、好中求快。要把科学发展放在首位,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不损害环境、没有水分的速度。”省委书记尤权反复强调。
一系列关键性顶层设计,为新福建建设找准目标,探明路径。
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改善民生、融合发展。去年9月,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四大主要任务,提出要把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今后几年全省的中心工作,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环境的协调发展。
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成为建设新福建的行动指南。
从去年11月初到12月中旬,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接连召开。会议不同,却都有共同的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努力建设新福建。
新的一年,一直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又打开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全新语境。3月,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并发布30项标志性改革举措。自此,福建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幕开启,精彩好戏必将接连上演。
从春到夏,从部门到地方,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福建源源不断汇聚抓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顺应新常态,发力产业优
新常态下,福建须直面自身的现实矛盾。虽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但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弱,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旧突出。
顺应新常态,亟需新作为。福建如何以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环境适应速度之变,追求实实在在、健康可持续的增速?
一年来,福建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形态向中高端迈进。
抓项目,龙头带动,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福建产业优战略布局的主线。
先进水平的重化工业,正改变着福建产业结构长期偏轻的现状。“世界膜王”中国软包装集团进军上游重化工业后的首个项目——年产40万吨聚丙烯装置,两个月后将投产,为BOPP薄膜生产提供更可靠的原料供应。
作为全国第四家、全省第一家进入气化工行业的民企,中软集团投资150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在福清江阴开发区建设中景石化科技园。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00亿元,并拉动下游产业链200亿元产值。“我们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从进口丙烷,到聚丙烯,再到BOPP薄膜三级产业链的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满怀豪情。
战略性新兴产业,变“制造”为“智造”。3月底,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在厦门投资建设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正式动工。“作为集成电路价值链的核心环节,项目将助推厦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耀辉说。
4月20日,由国内半导体显示核心技术领军企业京东方投资300亿元建设的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在福州签约。未来市场上大尺寸、超高分辨率显示屏,“福州制造”将占有一席。与京东方强强联手,福州电子信息产业将加快集聚,锻造千亿级产业链。
从去年2月7日动工,到今年1月27日竣工验收,中节能海西(三明)节能环保产业园一期建设用时不到一年。这个由福建联手央企建设的首个节能环保产业运营平台,已吸引中节能集团及旗下的国豪餐厨垃圾处理、索乐图日光照明等节能环保科技型企业入驻。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龙头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去年,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94亿元,增速比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6.3个百分点。因其带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已有37家,超千亿产业集群增至10个。
抓转型,传统产业拓展新空间,焕发新活力。
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成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今年全省推进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81项、总投资1882亿元;两年累计实施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超1200项,预计可新增年销售收入超3500亿元。
紧跟“中国制造2025”,对接“互联网+”,转型的天地更加广阔。泉州“数控一代”机械装备新开发近50款产品,全市已有约1000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用数控技术、产品,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质增效。
“联姻”互联网,微小店等创新型网络销售平台,给闽派纺织服装打开了解决销售难的一扇扇新窗口。微小店创始人、石狮拍鞋网董事长汪建聪告诉记者,微小店采用“移动商店+企业O2O店中店”的模式,能帮助众多服装商家快速建立移动端庞大的分销体系,构建“全民网店”。
抓创新,驱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系列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瞄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去年7月以来,“6·18”虚拟研究院已新对接成果转化合同项目706项,总投资209亿元。同时,福建深化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引导专利技术向企业“渗透”,给力产业升级。
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亦越来越突出。去年,全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抵扣额达43.6亿元、同比增长46%,享受企业数834家、同比增长114%。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779家和428家。目前,全省89.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4.2%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新上省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或为主承担的经费比重达76.7%。
创新,不只是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从政府到企业,全方位创新的理念逐渐扎根。去年,南安专门下文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型制造”显露峥嵘。达宇重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变身为综合服务供应商,将国内大型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首次打入欧洲市场;沪航集团提出“直销”概念,形成前期施工、中间产品配送、后期售后“一条龙”服务,既要赚产品利润,更要赚项目利润……
在发力奔向产业优的道路上,福建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
逆势见担当,改革出动力
5月11日,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在跨境电商、农村电商、闽货网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与福建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中国互联网经济示范区。
这是福建“互联网+”行动计划刚出台后的重大举措。
今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福建如何攻坚克难,逆势而上?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没有落实,任何目标都是空中楼阁。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需要抓落实、不放松的韧劲。
我省开展“三比一看”,就是抓落实的务实之举。在“比落地、比促销、比服务,看实效”活动中,干部群众看到的是各级各部门的作为和作风。
企业凭借对市场“无形之手”的敏锐嗅觉,争相出新招,闯难关。
有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赢优势。去年,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一举拿下国内客车企业批量出口欧六高端客车的第一单,共177辆客车、价值2700万美元。“小金龙靠的就是过硬的整体设计研发能力。样车检测要求比欧盟还高,24小时不间断路试,累计达6万公里。”副总经理吴伟说。
有的企业,在金融创新上转型。去年,紫金矿业分别在深圳和厦门成立紫金环球金属交易中心、渤商紫金电子商务公司。两个交易平台不仅是紫金矿业谋求矿业与金融融合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而且将为中国传统矿业资源商、贸易商与投资者搭建起互联网时代谋求国际市场控制权和定价权的平台。
有的企业,在营销创新上掘商机。泉州功夫动漫公司抓住泉州传统制造业全面转型的机会,找准了自身服务实体制造业的路径:借助动漫形象做营销,卖企业需要的品牌营销等服务,甚至是直接与企业联营提升销量。如今,功夫动漫的服务领域已覆盖到鞋服、食品、卫浴等十多个领域。
发展遇到的问题,需改革来破解。改革释放的红利,就是发展的动力。
政策调控的思路更精准、更有效。我省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对小微企业的有效服务的同时,又出台培育高成长企业和促进工业园区提升的有关政策,调控的指向更侧重于着眼长远、久久为功,让今日的高成长企业成为明天的龙头企业,让工业园区成为做强做优产业项目的承载平台,为调结构、转方式蓄力。
引人瞩目的福建自贸试验区,亦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福地,凸显集聚效应。据统计,1至4月,三大片区新登记注册企业1672家。日前,经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的第三方评估,福建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举措中,有18项为全国首创。随着这些举措分批、分期推广至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引擎。
为社会资本参与市场竞争设“路标”、破“路障”。产业领域民间投资非禁即入,一律放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122个项目向社会资本放开,并在全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
抓落实、促改革,处变不惊、应对有方,福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迸发发展亮点。投资较快增长,1至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5506.55亿元,同比增长19.4%;工业保持增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位列全国第六、东部第二;消费拉动增强,前4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4亿元,同比增长12.0%。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八闽干部群众只争朝夕,奋力前行。(谢贤伟 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