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当一月文物 福州建新镇古建筑“陈祺厝”拆成废墟

03.03.2015  15:03

        陈祺厝如今被拆得只剩下台基

陈祺厝大门,青砖砌成墙,有西式风格(2014年8月 网友“红衣棒糖人”摄)

        陈祺厝内的木楼走马廊

  福州仓山建新镇横龙村,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古建筑“陈祺厝”,刚被区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一个月,就成了一片废墟。昨日,福州陈女士想去陈祺厝拍几张照片,却发现这座古建筑已经被拆除。陈女士随即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此事。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22日,仓山区政府的网站公布了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单,陈祺厝赫然在列,被正式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横龙村村民说,春节前,这栋古宅以及院落就被拆除,距离公布为文物还不到一个月,“这可真是‘最短命’的受保护文物”。

   陈祺厝”一直保护很好 却突然成废墟

  昨日,陈女士告诉记者,春节前,她听说陈祺厝被列为文物,会受到保护,不会被拆除,因此一直想去看看,“没想到,老宅突然就没了”。

  “这栋古宅始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年,是附近规模最大、最漂亮的一栋,外墙用青砖砌成,带有西式的风格,里面则是双层的中式院落,侧面还有一栋西式的小洋楼,很有特色。”陈女士介绍,整栋古宅的建造工艺十分精致、工整,被拆前,一直保护得很好。

  在陈女士的带领下,记者昨日找到了陈祺厝,如果没有陈女士的介绍,很难把眼前这堆废墟和文物保护单位联系起来。“你看,这就是原来的大门, 墙基还留着一些,这些砖头和石块,在当时是很讲究的用料。”陈女士说,1949年之后,这栋古宅成了镇卫生院,因此,当地村民都叫它“老卫生院”。

  记者注意到,废墟内,还有大量的木构件,其中不乏粗大的木柱和精美的木雕,依稀还能看出老宅的大气、精美。

   已入文保,为何被拆?谁干的?

  热心网友“红衣棒糖人”,昨日向记者提供了陈祺厝被拆前的照片。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张大门前的侧拍,可以看到古宅大门和围墙都非常完整,青石打造的菱形墙基,和记者在废墟上看到的如出一辙。

  “红衣棒糖人”还提供了多张陈祺厝内部图,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和几个朋友走访过这里,当时就觉得这栋老宅保护得很好,“老宅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天井背后是双层中式建筑,侧面的洋楼内还有走马廊”。

  如此保护完好的文物,又已被公布为文保单位,为何会被莫名拆除?究竟是谁拆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该地块被“收储”前 文保名单已发到镇里

  在陈祺厝所在的横龙村,靠近福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在相关规划图中,陈祺厝及周边地块,均属于商业用地。仓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在 2014年10月23日发文称,因“横龙新苑”售出地项目建设需要,对“横龙新苑”进行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收储,陈祺厝刚好在征收地块范围内。

  今年1月22日,仓山区政府网站公布了“仓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份名单列举了从三普文物点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450多个不可移动文物,并记录了它们的名称、年代、级别等信息。其中,陈祺厝编号为336号,建造年代为清代,属于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保护单位。

  按照福州市征收土地的程序,地面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允许拆除的,必须上报省政府批准,才可以异地迁移或原地保护。昨日,记者向仓山区文体 局反映此事,相关负责人答复记者,他们也是刚接到市民举报,“区里在这一地块收储之前,已经将保护建筑的名单全部发到镇里,这一地块有两个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一栋是要异地迁移的,省政府已经批准了,而陈祺厝是要求原地保护,不允许拆除。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意拆除文物属于违法行为,区文体局已经启动调查程序。

  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