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彰显移风易俗之功
芳草绿野细雨纷,又是清明哀思时。每年四月初的清明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近几年,在国家“文明祭扫”的倡导和移风易俗的影响下,老百姓传统的烧纸钱、放鞭炮、甚至摆“清明酒”的祭拜方式已经悄然发生转变,“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网络云祭祀”……老百姓越来越习惯用这些清新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4月5日新华社)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至今日,清明更蕴含着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理念。清明祭扫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精神传承。传统的祭扫方式,比如焚烧纸钱冥物、燃放鞭炮、大摆“清明酒”等,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虽然这些传统祭扫方式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伦理观,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但实则背离了清明“且清且明”的本意,也不符合新时代新风尚。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祭扫,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代纸钱、网络祭扫等文明清新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从媒体报道看,在湖南江永县梅花山公墓,往年烟火弥漫的场景已经不见,人们大都手捧鲜花,或在公墓门口的祭扫服务点上,免费领取树苗,栽一棵树、献一束花,以这样的方式祭祀先辈。浙江新昌县一位市民,往年都会前往普陀祭奠,今年只在家烧了一桌好吃的菜肴来祭拜。不少网友表示,清明祭祀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文明祭扫”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们思想观念与祭扫方式之变,正是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之功。如湖南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古龙社区,往年清明节村民都会大量购买爆竹、纸钱、香烛等用品,还要大操大办“清明酒”,铺张浪费严重。“现在把禁止大操大办写进了《村规民约》,情况大不一样了,献花、种树等文明祭扫成为主要形式。”清明期间,浙江磐安县统一采购了菊花,免费发放到14个乡镇(街道),开展“鲜花换烧纸”活动,倡议用敬献鲜花、踏青遥祭、网上祭奠、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低碳方式寄托哀思,同时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事实上,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各地民政部门通过创建祭扫网站、开通网络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优质网络祭扫服务,有效满足祭扫群众需求;殡葬服务机构通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和迷信行为;街道社区通过发放宣传册、开通小喇叭等方式,零距离向群众宣传文明祭扫……
新时代呼唤新文明。清明祭扫方式需顺应时代发展,应时而变,与时俱进。但也要看到,革除祭扫活动中的鄙俗陋习,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进移风易俗,还需久久为功。(泉州文明网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