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要让行动比口号更响亮
喜度“敬老月”,凝聚爱老情。今年10月是我国第七个“敬老月”,“敬老月”活动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一项全国性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活动。全国各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力度、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为老年人办了一系列好事、实事,如阵阵暖风,呵护无数老人。(人民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敬老月”中,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敬老号召,积极开展各类尊老敬老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敬老氛围,也让一些孤寡老人、百岁老人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然而,近些年来,类似于“公交让座”、“碰瓷老人”等尴尬事件时有发生,少数人在网络上以偏概全,甚至于“妖魔化”老人,严重损毁了社会的敬老之风。
老人既是社会曾经的顶梁柱,又是当下的弱势群体。因此,我们不仅负有尊老敬老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须言传身教,做好下一代的尊老敬老教育工作。
敬老,要将敬老之心融于日常行动。《孟子·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身在当代,背井离乡谋求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或许常年与自己的父母分居两地。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善待自己的家中的老人,我们就要首先善待自己身边的老人。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个座,在斑马线上搀扶老人过红绿灯,每逢佳节为老人送去温暖的问候。礼遇老人,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细节小事做起,将敬老之心融于日常的实际行动之中。
敬老,要依托传统节日集中开展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主题都包含了团圆之意,其中重阳节更是俗称老人节,是专属于老人的节日。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传统节日为老人送上粽子、月饼、汤圆传统美食与祝福,也可以借着节日的东风,组织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开展敬老活动,既是为了迎合老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为了烙下深刻的民族印记,让尊老之风盛行中华。
敬老,要避免在镜头底下做秀表演。在不少大型敬老活动中,我们时常能看到记者在现场追踪采访。新闻采访本是无可厚非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并积极参与到敬老活动中来。但有少数官员、企业和所谓的慈善家却每每利用记者,在镜头底下做秀表演,镜头背后却又摆出另外一副嘴脸,着实令人痛恨。据一些新闻报道反映,有些养老院每逢“学雷锋活动日”等节日,一天要接待8、9拨来访客人,还要被迫鼓掌、合影。一些镜头底下的形式主义作风不仅让老人感觉不到温暖,还让老人疲于应付,实与敬老的本质内涵南辕北辙。
“敬老月”过去了,但是敬老之风却要长存。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自觉。尊老敬老当学春风化雨,以日常的实际行动唱响敬老最强音。(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