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明朗专车司机遇尴尬 专车服务困局待破解

07.07.2015  11:35

   由于政策不明朗,“专车”司机因身份尴尬而担忧,部门陷入监管难,乘客青睐的同时也担心维权问题,传统出租车业则感到受挤压

  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

   一日狂接30单

  他曾月收入过万元

  小郑是一名“专车”司机,目前正处于工作休假期的他,3个月前经朋友介绍,成了一名专职的“专车”司机,每天开着自家小车载客。到了6月30日,他已成功接单近1100次。

  “疯狂的时候,一天接过30单。”说起这“辉煌”的过去,小郑言语中带着兴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小郑说,刚当“专车”司机时,月收入有1万多元,随着“专车”软件平台的竞争加剧,接单数量下降,他的收入也随之下降,目前1个月收入维持在6000元左右。

  开“专车”是司机陈师傅的兼职工作。平时他工作忙,只有到周末才兼职接单开“专车”。“车是自己的,有事或者想休息的时候,就没有接单。有空闲时,就多接些单。”陈师傅说,4日是周六,碰上白天有私事,他那一天的“专车”收入是300元左右,而多的时候周末一天,会有700元左右收入。

  林小姐是“专车”的常客,有时候一天要坐3次“专车”。“带孩子出行时,基本都会选择坐‘专车’,因为车内环境比较好。”林小姐告诉记者。

  市民徐先生以往外出选择乘坐出租车,但常常遇上久等不见一辆的士的情况,让他觉得浪费时间。“碰上拒载、挑客的出租车,那就更令人生气了。”徐先生说,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后,他基本放弃了乘坐传统出租车,转而通过手机呼叫“专车”。

  打响“服务牌”,专车赢得了市场,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专车”的乘客。市民小林至今没有坐过“专车”,但看到朋友坐上一辆崭新的价值10多万元的“专车”时,这种出行方式让他大呼过瘾。“那种乘车体验,肯定是传统出租车不能比的,以后我应该也会坐‘专车’。”小林说。

   政策不明朗

  “专车”司机遇尴尬

  乘坐小郑“专车”,在路上行驶时,看到前方有一辆后挡风玻璃受损的车子,虽然该车和普通车辆并无两样,小郑判断说那也是辆“专车”。小郑告诉记者,他的“专车”也曾被人砸过。虽没有说明车辆被砸的具体原因,但折射了“专车”群体时下无法躲避的尴尬。

  尴尬源于“专车”陷入非法营运的风波当中。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没有道路经营运输许可证,从事有偿客运服务,属于非法营运行为。在实际操作中,专车平台声称与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开展合作,专车平台通过与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之间签订的“四方协议”规避政策风险。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福州市交通委的官方微博曾表示“我们不排斥‘专车’服务,我们也希望在互联网+的时代能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提升。我们打击的是挂着‘专车’名义的私家车违规营运”。

  相关人士此前也表示,在有关“专车”的新管理法规未发布前,交通执法部门将依据目前法律法规有关非法营运的界定执法。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福州交通部门已查处了8辆涉嫌非法营运的“专车”。

  一边是市场的认同,一边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明朗,“专车”司机们心中因此也顶着一份压力。“专车”司机郑师傅告诉记者,载客开在路上,最怕的就是交通执法部门的执法,一旦被查,面临着扣车和数万元的罚款。

  面对私家车成为“专车”后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有司机打起了“退堂鼓”。刘师傅告诉记者,当“专车”司机只是兼职,接单营运并非谋生的主要方式。“拉了一趟过去,回来没有乘客,还不够油费。更糟的是,执法部门要查‘专车’,万一只拉了几个客人,10多万元的车被扣了,这得找谁?”刘师傅担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