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央政法机关里的年轻人:日子清苦 加班常态
稳定、清闲、工资高,桌上一份报一杯茶……在许多人印象中,中央政法机关里的年轻人应该是这种状态。而现实中,机关的日子是清苦的,加班加点是常态,用他们的话说,“白天有事白天到,晚上有事晚上到”。
数据显示,40岁以下青年干部公安部占比近50%,最高人民检察院为38%,最高人民法院为51.9%,司法部约为42%,青年干部已成为推动政法工作的重要力量。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法制日报》记者探访了中央政法机关7位青年干部,他们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困难,逐渐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对他们而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太晚了就在办公室凑合
专业不对口、工作简单枯燥、每天围着文字转,几乎让每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机关年轻人感到头疼。
2011年,丁舒考入最高检办公厅机要处,从事机要文件管理工作。平时喜欢爬山、唱歌,性格开朗活泼的她,一旦投入工作就像变了个人。
丁舒的日常工作是登记和流转最高检的所有文件、简报,每一份外来或内转的文件都要详细登记、追踪去向。
丁舒说:“在办公厅工作,每天早来晚走十分正常,机要工作要求急件快办,下班后不分时间随时被叫回单位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好多次是吃饭吃到一半或者晚上11点后来单位处理急件,如果太晚了后半夜就在办公室凑合。有时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变身超人。”
丁舒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一份份文件背后沉甸甸的密级,但凡有高密级的文件在外流转就必须时刻惦记着其去向,甚至睡觉都要想着,直到最后安全入柜。
丁舒说:“每年给中办清退绝密级文件是最紧张的,按清单找文件时真是心都提到嗓子眼,生怕哪一份不在。”但机要处的工作经历让丁舒养成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令她受益终生。
司法部办公厅工作综合性、时效性很强,标准高、要求严,经常会有临时突发任务。全年52个周末,司法部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刘建东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加班。
一次周末没有加班任务,刘建东陪家人去河北踏青,刚抵达目的地突然接到电话通知,需要紧急研究准备一个重要材料,他只能跟家人说声抱歉,匆匆赶回单位,与同事一道完成材料起草工作。
刘建东说,办公厅的工作不能出半点差错,一份文件从初稿到定稿至少要改10多遍,一个两万字的报告,读一遍就要两个小时,至少要通读8遍以上。
婚礼结束赶赴爆炸现场
福建厦门特大公交车放火案、北京天安门暴恐案……公安部刑侦局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副处长柳佳从警11年来,一直奋战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前沿,先后参与侦破数十起在国内外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柳佳所在的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案件大、工作急,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随时一声令下就要出差赶赴现场,短则数日,长则数月。面对家里孩子年幼等诸多困难,他从不叫苦叫累,常常来不及跟家人说一声就怀着深深的愧疚赶赴现场。
2009年5月3日,广东东莞发生一起爆炸案,造成14人受伤,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而此时,柳佳刚于5月2日在北京举行完婚礼,妻子和家人都还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到任务后,考虑到案情紧迫,他咬牙把相关事宜托付给妻子,迅速赶赴现场全身心投入到案件侦破中。
不知有多少个晚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张国亮被电话铃声唤醒,匆匆离家,风雨兼程。
2011年11月,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镇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252人受伤,张国亮岳父家在爆炸中受到损毁。接到任务的当晚张国亮即赶到事故现场,还没回家看看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连续奋战7个昼夜,及时查清了事故原因和责任。
2013年10月,张国亮带领地方公安机关组成先遣侦查组,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新疆罗布泊无人区化装侦查,在成功找到非法制造炸药窝点位置后被犯罪团伙成员发现,侦查组快速驾车摆脱犯罪团伙追赶,最终警方一举打掉盘踞罗布泊无人区的特大私制炸药非法采矿犯罪团伙,捣毁非法采金点1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
从警10年以来,张国亮以对公安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履职。由于表现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次。
法律面前没有任何特权
最高法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守护着正义之路。能成为最高法的一名法官是每个法律人的梦想,2006年,博士毕业的丁广宇进入最高法工作。
与基层法院不同,除了办案,最高法的法官还承担着大量调研、指导、起草司法文件以及重大司法建议等任务。丁广宇所在的民四庭主要负责涉外商事及海事案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服务和保障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办案中,丁广宇与同事们时常为法律的正确理解争执不休。丁广宇说:“当说透一个观点、明确一个规则、解决一类纷争,职业的满足与自豪带来的喜悦无与伦比。”
失去公正,司法权也就蒙上了灰尘,每当有熟人拐弯抹角“咨询”案件、希望能关照时,丁广宇都是这样回绝:“请相信最高法,法律面前没有所谓特权。”
最高法刑一庭助理审判员渠帆小时候就羡慕影视剧里法官一锤定音的庄严和决断,进入法科学习后,愈发景仰法官对社会正义的忠诚守护。他至今还记得刚迈入最高法大门时的激动与喜悦。
渠帆说,裁判文书是法官的名片,一纸判决背后倾注着法官的心血。高密度的出差、提讯,有时候一周内往返三四个省,只求对案情更为全面的把握和内心更坚定的确信。每个环节都要对事实审慎探究,对疑点细致筛查。
每次写裁判文书渠帆都凝心静气、如履薄冰,唯恐出现错漏。渠帆说:“在这个不容有失的岗位上,我将始终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坚守对法治的纯真信仰。”
不畏威胁利诱勇往直前
“80后”的王爱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帅气,嘴角常挂着自信的微笑。8年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王爱平,被最高检录取,成为反腐败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干部。
2008年,山西发生震惊全国的“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刚进入最高检的王爱平被派去参与事故调查。由于案发地长期以来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利益交织,调查难度和阻力非常大。两个月的办案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被人跟踪、收到恐吓信威胁等危险,也经历了糖衣炮弹等诱惑。
王爱平回忆说,当地的矿主扬言要用炸药炸掉办案点,还有些人不停送各种礼品。王爱平和同事与地方保护势力斗智斗勇,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执法,最终立案查处数十名犯罪嫌疑人。
近几年来,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政法系统工作。他们年龄不大,却有较高学历,拥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他们政治坚定,理想远大,业务精通,不畏强暴,怀着对法律的敬仰和对公正的守护,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中央政法机关的年轻人们,朝着目标,奋力拼搏,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峰,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为政法事业奉献出青春。(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刘子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