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换班”别让诚信“断档”

25.06.2014  19:13

  安徽省萧县从事市政工程的包工头杨永,屡次找政府讨要工程款无果,迫不得已自借数百万高利贷偿还农民工工资和供货商欠款,直至不堪压力,吞药自杀。

  政府失信居然成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债务链“源头”,令人震惊和痛心。事件背后的现象值得关注:两年前萧县经历了一次“官场地震”,原县委书记落马,主要领导班子大换血,此后政府拖欠工程款现象愈发“雪上加霜”。无独有偶,四川省都江堰一处灾后安置房工程上千万元欠款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一拖就是4年多,其中领导干部“换班”也为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对待债务的态度,是其信用程度的直接反映。在片面追求GDP的错误政绩观影响下,某些地方存在“一届政府一套政策,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的现象,一旦主要领导干部变动,政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就受到影响,而后任者对前任工作期间遗留下来的债务等问题往往态度消极,推诿扯皮,甚至出现“新官不认旧账”的情况。

  这种现象,源于一些领导干部不正确的自我定位。一级政府,不是哪一届班子的政府,更不是某个人的政府,而永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负责,就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相应的,一级政府信用,不仅是哪一届班子的信用,而是历届政府不断积累得来的,每一届班子都应对政府诚信负责。

  “信为政之基,政无信则危,有信则昌”。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政府诚信缺失,朝令夕改,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给整个社会诚信建设造成难度。

  避免政府诚信“断档”,打造诚信政府是根本所在。应健全相关立法和机制建设,将软性的道德诚信变为刚性的制度诚信。如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降低政府债务失信风险;建立对每届领导班子的诚信评价和追溯机制,并直接与干部任用挂钩,防止“前任不管身后事”;坚持法治政府建设,将政府的权力运行纳入法制轨道,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契约观念,树立责任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扯皮。

  此外,政府应主动纳入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针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信用评级体系,向社会公开信用数据,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记者 舒继华、郝方甲、程士华)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