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正扬帆
年终岁首之际,福建“改革时间表”浓墨重彩,格外引人关注。
去年12月29日,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研究通过《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重点改革任务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时间进度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并形成单项施工方案。
带着一张蓝图跨进新年,福建全面深化改革“引擎”轰鸣,再度提速。
回眸2014,改革风劲,扬帆破浪。十八届三中全会一闭幕,福建省委即作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全省上下大胆试、大胆闯,交出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顶层设计 全盘布局 科学部署
谋划改革蓝图
历史机遇,千载难逢。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两次回信,对福建全面深化改革寄予深情厚望。在专门给福建30位企业家的回信中,总书记充分肯定30年前福建55位企业家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的做法,希望企业家们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仅是对企业家群体的鼓励,更是对福建全面深化改革的鞭策。
去年,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福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福建等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一系列政策,给予八闽上下巨大鼓舞、巨大动力。
在新起点上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正如一支离弦之箭,破空疾进。
“中央对新福建的12字要求,将‘机制活’摆在了第一位,可见期望之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认为,“机制活,全盘皆活;机制僵,死水一潭。以‘机制活’统领新福建,决定了我们要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冲破一切藩篱,向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要活力。”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须有科学部署。
一年来,在顶层设计、全盘布局的推动下,福建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试验田”。
一年来,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3次会议,推进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研究重大事项,直面矛盾、不避问题,抓落实、抓重点、抓突破,对深改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步步加深,彰显史无前例的改革魄力。
一年来,我省出台文化体制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三农”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个实施方案,制定了80多项改革文件,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新一年的深改,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已经定调,要继续聚焦打造“四个环境”,即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开放环境,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此带动改革全面破局。
省委书记尤权强调,到2020年,福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国改革前列,若干区域成为全国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形成具有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成为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先行省份。
——改革领域持续拓展,全省性、区域性改革举措密集推出。
省委部署15个方面64项改革任务,并选择条件比较成熟、能够马上启动的10大领域44项年度改革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从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到建立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良性互动机制;从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机制,到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从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到实施境外投资备案制;从出台17项党建制度,到开展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民主法治领域、文化体制、社会治理体制、“三农”和生态文明体制、闽台交流和对外开放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等八个领域的改革,既着眼全方位,又各有侧重,齐头并进,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切准要害,实招频出:福州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厦门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漳州推进市属重点国企资产整合重组,泉州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三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莆田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南平构建更直接有效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长效机制,龙岩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宁德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平潭构建“大综合、扁平化、高效率”行政管理体制。
面上整体推进,点上着力突破,改革蹄疾步稳,大步流星,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对省级行政机关实行“两脱钩一整合”,三明、厦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绩效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改革举措受到中央改革办高度关注。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重在抓好落实,绝不浮于表面,坚决深入肌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说一千道一万,没有督查落实,改革就如空中楼阁,可望却不可即。
福建结合实际,在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立八个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并分别由一位省委常委负责。各小组瞄准改革重点、难点,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全力出击,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窠臼。
同时,建立专项工作小组的联络机制,通过设在省委办公厅的省改革联络办,加强与各专项工作小组牵头单位、各级改革联络机构的沟通联系,跟踪了解进度,收集上报信息,协调推动领导批示落实,深入基层一线专题调研,保障改革大局,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四个环境”建设和政府简政放权,尤权十分关切,并多次提出要求。去年8月和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成调研督查组,分别针对“加强市场环境和开放环境建设”“加快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等专题开展调研和督查。
其间,调研督查组逐项梳理近年来陆续出台的有关环境建设的改革举措,深入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基层一线,召开干群座谈会50多场,发放调查问卷表800多份,重点围绕审批下放、降低收费、简化手续、限时办结、高效服务和改变流程等方面,查摆问题,审视不足,分析原因,有效推动整改落实。
挥别分量十足的深改元年,期待未来能有更大突破。今年起,福建将通过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对账的形式,对已完成任务的及时报账销号,对进度滞后的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没有按时完成的挂账问责,不让改革贻误“战机”。
问题导向 体现特色 以点带面
改革重点突破
改革永无坦途,更不会一蹴而就。
要当“排头兵”,就必须先行一步;要做“试验田”,更不可亦步亦趋。
福建如何打造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发挥牵引作用,解决突出问题,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带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以问题为导向,哪里是多年未解的难点痛点,就从哪里找突破。
省长苏树林指出:“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突破。”
审批难、审批烦,最为人诟病。去年,福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第一要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省级仅保留329项;修订完成《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和《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由49项减少为19项;省市县三级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和70%服务事项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
“重点项目前期审批流程优化以后,业主单位只要材料齐全,审批时间可以缩短到40个工作日,提速74%。”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资源配置不均衡,财税改革来破冰。福建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将17项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制定省对市县财政下移财力及加强绩效管理奖励办法,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在社会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学前教育等领域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今年还将覆盖到每个事业类型。
民有盼,政即有为。一批社会领域的改革,主动回应民生关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33个改革试点县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扩大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试点,完善优质学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破解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瓶颈……一枝一叶总关情,任何改革,最终落脚都是人心所牵。
——注重体现特色,让潜在的、独特的优势成为现实的竞争力。
福建获批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后,去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今年3月1日起,授权国务院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在3年内试行,并公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至范围;30日,省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福建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就此翻开。
改革,正在重塑福建开放的新高度。去年,来闽外资企业设立取消验资报告、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投资者首次出资比例和联合年检;外资企业网上审批及合同章程格式化审批在全省实行;“通关无纸化”全面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覆盖全省,并向全国推广。
平潭因台而特,倍受青睐。去年,海峡高速客运码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台币直接购买船票。专程来平潭考察项目的台商王武龙拔得头彩:“以后台胞往来两岸更方便了!”去年,两岸金融资本对接、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同样在平潭实现。首只台湾金融机构与大陆企业合作设立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华创(福建)股权投资基金于去年12月在平潭正式运营,聚焦新信息技术、健康医疗与民生消费三大产业。“基金在立足福建的基础上,将把投资目光投向全国,助推两岸产业链整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台湾中华开发金控总经理杨文钧说。
全面放开台商投资领域、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封关运作全国面积最大、政策最优的特殊监管区,面向台湾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平潭,一个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甩开膀子跑起来了。
“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去年8月,福建对列入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农产品主产区的22个县(市)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2个县(市),取消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改革之刃斩向根深蒂固的唯GDP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取消GDP考核,实际上对县里要求更高,必须调整转型,绿色发展,不留后遗症。”安溪县长高向荣说。
推动完善生态文明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推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河长制”……一批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的改革举措同步推进,为百姓守住一江碧水、一片蓝天。有了“河长制”,九龙江流域的漳州,以更大力度严控新增污染,一年来先后否决清洗剂、合成革等30多个不符合流域产业规划的污染项目。
——突出以点带面,改革不撒胡椒面,选准要点,集中力量攻克。
去年12月25日,由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的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在泉州挂牌。“该中心填补了省内金融资产交易要素的空白,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有重要助推作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张赞松说。目前,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各类挂牌上线项目已近60项,涉及金额逾20亿元。
获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泉州设立产业金融专营机构,推进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和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金融服务;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试点,推动民间资本转向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全力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和民资进入金融领域路径。
一年来,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福州鼓楼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沙县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泉州莆田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等国家级试点加快进展,引领突破效应显著。
省级层面,三明、武平等市县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机制;莆田、石狮等市县试点新型城镇化,探索多样城镇化道路……这些均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基层和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基层群众实践,改革上下呼应,良性互动。去年9月,省委确定,由11位省委常委挂钩联系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15个试点项目,先行破局,以这些试点为改革的“侦察兵”和“先遣队”,寻求改革经验的推广和复制。
结构更优 市场更活 民心更暖
改革释放红利
改革是路径,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让每个社会因子从中获益,汲取能量。
一年来,改革深入推进,持续释放红利,改革的正效应,在各个领域彰显。
——改革完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结构更优。
去年11月6日,“福建南纺”股票正式变更为“福能股份”,福能集团旗下清洁优质的电力资产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上市。“福能股份上市,将更好提升福能集团作为全省能源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我省能源经济发展水平。”福能集团董事长林金本说。
福厦汽车联合重组,形成以福汽集团为核心的福、厦、龙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组建厦钨稀土集团,统一规划、开发全省稀土资源……省属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盘活了存量资产,推动了产业龙头做大做强。
研发的源头活了,产业才能兴。科技体制改革,增添结构调整新动力。去年,福建改革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给科技成果产业化“松绑”。省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用再审批或备案,其转让、许可、合作和投资,可以采用协议定价、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市场价格。“沉睡”的科技成果“苏醒”了。
作为福州市鼓楼区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企业,融信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成为行业内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公司将打通直接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实力。”董事长王丁辉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楼宇经济,精品旅游带动商旅互动,鼓楼服务业呈现集聚发展之势。试点带动,福建三产这块短板,有望尽快补长,孕育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突破。
——改革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市场更活。
“办照太方便了,提交的材料比以前简单多了!”去年,泉州铭鼎商务酒店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新仅向工商部门提交了一份场所租赁合同,就办妥了住所登记问题。改变,正是源自泉州市对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作出的探索。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在全面实行国务院确定的5项改革举措基础上,福建又拓展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延伸“直接登记制”、市场主体自主选用名称和推行证照合一登记等改革探索。市场门槛降低,激发出资本的巨大热情。去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15990户,较2013年增长了41.9%。
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在产业发展方面,法无禁止即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推出122个项目,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
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市场活而不乱。省政府出台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办法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方案;48个省直部门和中央垂管部门出台各自后续监管方案,其中许可事项较多、信用监管信息影响较大的16个部门,通过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互通共享并公示信息近15万条,实现联动监管。
——改革增百姓福祉促民生改善,民心更暖。
吉林人芦曦,15岁随父母来到晋江,一晃已18年。如今,父母均年过六十,一家人最大的期望,是在晋江安个新家。
早就领取了“居住证”的芦曦做梦都没想到,“在晋江,无房也可以落户了”。去年初,芦曦和父母顺利落户在梅岭街道碧山社区,因属于困难户,政府还安排了一套52平方米的两居廉租房,月租金只要140多元。“我现在可是个完完全全的晋江人了。”芦曦说。
新型城镇化,人是核心,福建努力让农民甚至外来人口“劳动、身份、生活、心理”四进城。晋江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市居民和外来人口同城同待遇;石狮试点“全域城市化”,基本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德化“大城关”战略探索新型户籍管理,农民实现了“城里就业有工资,农村产权有收益”。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亦选择在晋江召开,总结经验,推动全省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一年来,中小学扩容工程开工41万平方米,预计可新增学位7万个;异地高考政策全面实行,6200名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社会资本办医有了扶持政策,床位数已占全省总床位数的10.21%;厦漳泉医保参保人员在三市的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不必再报备;省级平台首批统贷统还的棚户区改造资金正式发放,支持莆田、宁德、泉州等三市6个棚改项目建设,第二批8个项目的申贷资金通过国开行贷委会审议……夯实民生之基,促进社会公平,民生优先,幸福你我。
2015,跨入深改关键之年。改革之于福建,更重要、更紧迫。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形势逼着我们改;许多体制机制弊端长期积累,问题等着我们改;在新起点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催着我们改。福建没有理由不将改革的事情做好做实,也唯有改革,才能再造发展新优势。
新常态,新改革,一段正在开启的改革新征程,必将引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