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20.8.24:推进福建数字创意产业良性发展
推进福建数字创意产业良性发展
□魏曦英
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赢得未来竞争性优势的关键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以有效地推动传统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和变革。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发展规划,强调要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福建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101个项目被列入“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滚动管理的重大项目(工程),投资估算合计2765.7亿元,其中就有不少属于数字创意产业的范畴。数字创意产业,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扩大地方软实力和地方文化影响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巩固技术创新优势,为文化强省战略提供基本支撑。
政府部门战略构想的提出和规划的制定,为福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明确目标并提供各种制度保障。“十三五”期间,数字化赋能福建发展,福建省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一是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加大数字创意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力度。VR、AR、3D裸眼等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品、文化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建设VR数字阅读体验厅、VR体验中心。近日,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了2019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简称FJDEI指数)评价结果,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72.09,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增速近20%,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走向“云端”。福建省文化部门利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平台,积极推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福建省图书馆数字化分馆、全省文物在线监控系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2019年3月,福州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是文化和互联网结合。福建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累计超240TB,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年电子资源点击量逾2000万次。2019年3月,《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启动,出版书目1189种、1705册。除纸质图书之外,还同步推进数字平台建设,推出依托于纸质图书内容的电子书,并进行深度数字化加工,建设数据库、网站、移动端APP等数字产品,形成包含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全媒体的方式实现对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转化。
数字创意产业在我省发展多年,但“数字+创意”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福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摸索的初步阶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创意技术创新支撑不足,产业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程度不高。数字技术行业和文化产业之间行业壁垒依然存在,两者融合度不高。创新设计总体水平大而不强,跨学科协同和系统集成创新的意愿不强、能力不够,难以切实支撑起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内容创新整体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和核心创意,主要是文化资源转化利用能力和原创型符号开发能力不足。三是人才资源匮乏,培养体系不完善。近年来产业从业人员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我省还未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市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兼具数字开发能力和开拓文化资源的创意敏感性的高端创意人才缺乏,人才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省数字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政府全面规划引导。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指导、标准制定、配套保障的方式,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人为构建。具体来说,一是落实财税金融政策、强化创新服务和人才支持,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用好各项专项扶持资金与基金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数字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明确享受税收优惠。二是以“放管服”为主线,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探索适合数字文化产业的市场监管方式,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和用户创造内容趋势的内容监管机制,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等。三是组织领导,协作落地。政府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引导,消除体制障碍,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跨行业创新融合发展,成立创意产业联盟和协会等,进一步整合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为数字创意组织融合创造条件。
深挖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产业创新内核。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内容的源泉,优秀地方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数字化升级将成为数字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我省发展数字创意产业要大力宣传地方文化资源为数字创新之源,立足地方文化进行创新的理念,把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元素嵌入到现代文化产品里,以触动内心的文化内涵来支持配合全息、AR/VR/MR等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融汇感官体验与文化认同。具体来说,就是要挖掘、整理、研究福建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福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发行技术,保护地方特色数字创意产品,构建基于福建传统文化资源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产品的开发实施路径。
以前沿技术驱动数字创意创新。一是关注5G技术。我省数字创意产业,要密切关注5G技术的应用,将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与人工智能、高清视频、AR/VR等先进技术的融合,为数字内容的文化内涵的彰显、体验、传播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复制合成虚拟的场景,并借助感官模拟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优化文化消费用户体验,创新文化全场景沉浸感。可与福建各地文博机构积极开展合作,打造博物馆衍生产品。三是AI赋能的加持。以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重塑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建构分发与运营环节的运营效益评价和分配机制。
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园便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典型线下模式,除已建成的福建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已落户厦门的中国短视频产业基地,还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数字创意园区或基地,打造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集中力量发展创新设计产业。鼓励大型数字文化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创新、版权创造,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品数字化建设,建设线上的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大数据平台和福建文化数字内容资源共享平台。
多方面培养数字创意人才。要构建以人才为驱动力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我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创新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内部相关学科的协同培养机制。福建省内许多院校设有与数字创意行业相关的专业,应按照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要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联合培养,融合发展。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培养机制,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衔接,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大力提高创意制造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建议地方高校探索设置数字创意技术专业,发展相关学科,实施一流数字创意技术专业建设示范项目,保障数字创意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链接: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20-08/24/content_1277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