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意见的亮点有哪些

09.12.2015  09:29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时隔24年后中央再次出台全面指导农垦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为使读者更好理解,我们作如下解读——

  《意见》的亮点有哪些

  1

  农垦改革的基础是什么

  保障粮食和战略物资安全

  目前,农垦已成为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科教文卫等设施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系统。黑龙江垦区等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大粮仓”,新疆兵团和广东、海南等垦区贡献着棉花、蔗糖、橡胶等国家战略物资,涌现出首农、光明、完达山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

  无论是在开发北大荒、挺进戈壁滩、开辟橡胶园等艰苦创业时,还是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以及“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应急时刻,农垦都坚决圆满地完成国家指令,发挥了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作用,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顶层设计释放农垦活力

  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压力明显增强。农垦农业生产力先进,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新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农垦改革发展,发挥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而农垦存在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社会负担依然沉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政策保障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国有农场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需要从中央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2

  农垦改革的定位是什么

  三大主体功能

  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垦区——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垦区要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海南、广东等垦区要加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江苏等垦区要打造国内一流种业企业集团。

  保障重要城市食品供应和市场稳定垦区——北京、天津、上海等垦区要提升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保障城市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

  保障国家边境稳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垦区——新疆等垦区边境农场,要发挥好维稳戍边和抵御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等职能;湖北等垦区及位于沿江沿湖等农场,要强化生态涵养。

  四个新定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农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垦不仅要自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要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农垦要在农业走出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带动其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抱团走出去。

  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农垦一大批国有农场位于边疆地区,历来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农垦兵农合一,在边境反恐、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以及禁毒、阻击外来动植物疫病等方面继续发挥特殊作用。

  3

  农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一方向两重点六任务

  一个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两个重点:在发展上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六大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坚守三条底线

  决不能把国有农业经济改没了。严防国有资源资产流失,壮大国有农业经济。

  决不能把农业改弱了。坚持以农为主,延伸和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决不能把规模改小了。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提升农垦的传统优势。

  锁定三大目标

  改革目标:要健全完善垦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增强集团竞争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发展目标:农垦粮食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量和商品量在全国占一定比重。围绕粮、棉、糖、胶、奶、种子等农垦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成国家稳定可靠的大型生产供应基地;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物质装备、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等于一体的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民生改善目标:多途径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促进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好道路、饮水、供电、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教科文卫等公共服务。

  4

  农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集团化是改革主导方向

  全国35个垦区中,有17个垦区实现集团化管理体制,18个垦区实行非集团化管理体制。垦区间情况千差万别,允许采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但都应坚持集团化改革的主导方向。

  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

  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必须将办社会职能改革到位,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

  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相结合

  坚持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职能,特别是强化国有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营和管理职能,解决家庭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和办了不划算的问题。

  建新型用工制破解谁来种地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建立农业从业人员更新换代机制;健全职工招录、培训体系,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鼓励和引导职工子女扎根农场务农兴业。

  统筹纳入国家社保体系

  今后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保、社会救助等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垦企业和职工个人参保的财政补助。

  “三严”管好国有土地

  严禁擅自收回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农垦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垦土地行为;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担保试点。

        5

  农垦改革如何推进

  落实地方责任统筹建设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有关部门要支持在若干垦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加快推进;确保农垦公平享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将农垦纳入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实施,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农垦排除在外。

  增加对农垦的财政资金投入

  不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要用于农垦,而且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覆盖农垦。财政部门要将农垦全面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金融部门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上市融资,有条件的垦区要发展村镇银行等,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农垦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

  目前,农垦管理部门主要有两类,集团化垦区在改制为企业集团的同时,保留省级农垦管理机构牌子,承担垦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非集团化垦区省级设有行政或事业性质的农垦管理机构,主要履行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能。农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不得擅自解散、下放、撤销国有农场,国有农场合并、分设、调整等体制变动,须征求上级农垦管理部门意见。

  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农垦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培养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热爱农垦、献身农垦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建立健全农垦培训体系,以家庭农场主、承包大户、农机手等为重点,全面提高职工能力素质。

  弘扬农垦精神

  农垦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伴随农垦事业发展全过程,要将农垦文化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农垦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形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6

  农垦如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一批商品率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粮棉糖胶乳肉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黑龙江、内蒙古垦区要建成稳定可靠的大型商品粮基地;新疆兵团要建成优质棉花和农牧产品基地;北京等城郊型垦区要建成大城市主副食品供应基地;广东等热作垦区要建成橡胶糖料基地。

  补齐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

  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农垦需要迎头赶上的最大短板。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强粮食晾晒、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流通业态。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设立农垦战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粮食等产业联合联盟联营。

  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农垦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垦在全国粮食作物商品种子生产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互联网+”、大田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做好“试验田”“先行者”

  农垦要示范带动农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发挥“试验田”和“先行者”的作用。要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和生产经营新模式;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带动农民低成本市民化

  以国有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农垦小城镇已成为吸纳人口、聚集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农垦可通过企业化运作,实现农垦小城镇有产业,能就业创业,带动周边农民实现快速职业化和低成本市民化,实现从“土地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

  “走出去”扩大产业基地

  要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农业资源、终端市场和仓储物流网络的全球布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区域的布局。围绕粮胶乳糖等主导产业,巩固和扩大境外产业基地。

  扶持薄弱地区农场建设

  支持边境农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通过开发式扶贫,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