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徽接受《瞭望》专访 诠释厦门的城市创新路径

26.04.2016  11:59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无疑,城市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也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014年3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出台,厦门市提出了自己的城市梦想:到建党100周年时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示“中国梦”样本城市。近年来,这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探求城市创新路径,产业、社会、城市治理三大转型齐头并进,美丽城市轮廓日渐清晰。

  城市创新驱动从哪里突破、创新环境如何打造、创新要素如何聚集、创新单元如何谋划?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城市创新路径专访了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

   创新驱动的要害在于“人”

  《瞭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如何理解创新理念对于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王蒙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为当前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对城市而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应有之为,也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必须之举。

  当前谋划城市创新工作,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要从“抓物”转到“重人”。过去我们主要靠依赖投资、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目光总是盯着“物”,大家想方设法拼资源拼优惠政策以刺激投资实现增长。最典型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哪个地方能招到大项目就跑得快一些,所以,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竞相出台优惠政策。过去这种“招商式”发展模式是与当时的形势、条件相适应的,也能奏一时之效,但今天这种一味依赖投资带动的增长模式已然过去了,尤其对于率先发展的东部城市。现在城市都在谈创新发展,而创新驱动的主体是人,只有切实把人的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出来,才触及到创新驱动的要害。必须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抓创新工作思路。对城市而言,就是要创造出适宜人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汇聚而来,这样创新驱动才真正落到实处,水到渠成。

   激发城市的内生动力

  《瞭望》: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动力转换,创新驱动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动力转换体现在哪?

  王蒙徽:当前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信息化推动了技术进步,加速了产业升级,并带来社会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从动力转换来说,就是从更多依赖外延推力转变为更多依靠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强调要更多激发内生动力。过去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但发展更多依靠外延推力,招商引项目,可谓“万马齐奔奋勇争先”,造就了很多“单打冠军”。外延式发展弊端也不少,就城市内部而言,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比较差,结果造成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今天怎么去激发城市的内生动力?就是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扬长避短,和而不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过去大家都没有什么产业基础,千军万马挤招商引资过独木桥,谁招了一个大项目谁就跑到了前面。来的都是菜,同质化竞争严重,同一区域的几个城市间产业雷同,缺乏分工协作,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积累,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有了把各自优势发挥得更好的资本。在招商引资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就要考虑项目与本地资源禀赋的适应性,与长远规划的协调性,不能再为了单纯的数字增长而损害自身的优势。以厦门为例,石化过去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今天就不能再布局重化工项目。

  好与快的关系,从辩证法来看,与其说好中求快,不如说好就是快,好字当头,就是把好的做得更好,用好的发展环境来聚集好的发展要素。对厦门而言最大的优势是环境,人们认为最值得作为家的城市。众所周知,厦门以风景秀丽、城市文明著称,但厦门有条件建设得更加美丽。要把厦门的美丽打造得更加丰富更具内涵,比如开放美,人文美,文明美。

  《瞭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创新理念的内涵和逻辑真正想清楚了,创新行动才会落地生根,激发出内生动力。在操作层面,厦门如何推动创新从理念到行动?

  王蒙徽:只有想明白,才能做清楚。从2013年开始,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科学分析厦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确定了厦门两个百年的发展愿景,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发展方向。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上承中央部署的两个百年目标,下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接,同时还有分领域的十大行动计划,以及具体细化的年度行动方案。把国家战略落实到城市战略上来,既遵循整体布局又注重发挥个性,既有规划也有行动。需要强调的是,这就把过去以计划为主导的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体系,转变为以规划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城市发展的科学性显著提高。坚持规划导向,实现统筹发展,把确立的目标真正落实下去,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从根本上把无限政府变成有限政府,政府对市场行为从严进松管轻罚,变为宽进严管重罚。

  从发展愿景到科学规划,再变成一项项行动,是从虚到实的过程,得有具体抓手。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多规合一”改革。通过“多规合一”,建立起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体系,实现了三标对接,即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个一”:“多规合一”的一张图,主要解决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一个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表式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时长缩短了130个工作日;一套部门间业务联动的完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