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口法庭:奏响乡村和谐曲
01.08.2016 20:37
本文来源: 法院
巡回法庭 将纠纷解决在家门口
2015年11月,邵武云翔竹木公司拖欠农民工熊某等40余人劳动报酬后,人去楼空,熊某等农民工散居邵武各偏远乡镇,通过司法程序维权的意识比较淡薄,相约采用自行处分企业财产和群体上访等极端手段讨薪。基层调解委员会等综治单位在调解和劝导无果的情况下,求助于拿口法庭。
拿口法庭的法官耐心劝解疏导涉事群众的情绪,讲明利害关系,并采取上门分别立案的方式,将40余名农民工的诉求纳入司法程序。同时,积极调动人民调解员、司法联络员、人民陪审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纠纷化解。仅用10余天时间,就全部审理完毕该系列案件,40余名当事人表示服从法庭裁定。
为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乡土纠纷,提升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拿口法庭不断深化巡回审判的制度建设。
一是定期走访村社,排查纠纷,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人、五保户等特殊涉诉群众的纠纷,当场办理立案手续,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群众,代为办理诉讼费缓、减、免手续。二是发放联系卡预约立案,减少群众的讼累。2015年,法庭发放便民联系卡1230余张,电话预约立案50余件,接待电话咨询520余人次。三是对农民工工资案件、当事人行动不便的案件、农忙期间涉及农业生产的案件等,坚持办案到村、户。2015年,拿口法庭以巡回办案的方式审结案件15件,邀请当事人的亲朋好友或者知名人士调解案件18件,均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指导调解 让调解更“接地气”
2016年4月,顺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施工公司在拿口镇庄上村设立指挥部,指挥部从庄上村纪某等11户村民自发建立的山泉引水塔上私接水管用水,纪某等村民发现后,要求其承担损失,但双方在补偿金额上存在较大差距,村民遂对施工指挥部进行断水。拿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协调未果,找到拿口法庭。
拿口法庭法官当即同人民调解员到实地查看情况,找到了化解纠纷的突破口,并指导人民调解员如何突破调解困局。嗣后,人民调解员再次召集双方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并向法庭申请确认效力。法庭审查并确认了共计11份人民调解协议,完满解决了此纠纷。
早在2014年初,拿口法庭就与辖区内5个乡镇签订了诉调互动实施方案,建立了以法庭为中心,以乡镇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以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为依托的调解工作网络。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联席制度,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受邀与人民调解员一起调解纠纷,接受咨询,互相交流经验。
2015年,该庭诉前委托调解案件4件,诉中委托调解案件5件,乡镇人民调解员参与送达诉讼文书100余份,极大地缓解了法庭工作的压力。
“互联网+” 让调解更快捷
近年来,信息化大潮汹涌,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连闽北最偏僻山区的村民,都玩上QQ、微信了。为此,拿口法庭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更多新媒体手段被应用到审判和调解工作上来。
拿口法庭积极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作用,开设了法庭“微博”,建立了以法庭为主体,乡镇、村(居)、社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员为成员的微信群。借助“双微”沟通快捷,可上传书面材料、证据,“面对点”传播的特点,远程快速指导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就某个案例或法律问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转发司法解释、经典案例等文章,帮助人民调解员提升业务素质。
据悉,2015年,拿口法庭通过“双微”指导调解案件52件,解答司法咨询252条,转发、发布案例及司法解释83条次。
2015年10月,邵武市洪墩镇村民李某经同村冯某介绍,至越南与阮某相亲,并打算回国办理结婚手续。后因介绍费用问题,李某与冯某产生纠纷,冯某遂扣留阮某护照,不让李某与阮某办理登记,而阮某如果未办理结婚登记,在中国仅能逗留一个月。李某为尽快与阮某完婚,多次与冯某发生争执,后带人至冯某家中打砸,将冯某的锅砸坏。
依农村风俗,“砸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村民认为会影响整个家族的运势。双方家族欲纠集人手,一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洪墩司法所和派出所及调解人员出面干涉无果,赶紧联系拿口法庭。法庭的法官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觉得事情并不是不能调解,于是,主动拉双方当事人进微信群,邀请双方当事人发表意见及讨论。在微信平台这个虚拟的圈子里,双方气出了,法官们再因势利导,说明法理及利害关系,终于使局面转危为安。
后来,法庭的法官再一次到该村的时候,李某喜滋滋地向法官们出示了与阮某的结婚证。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王智峰
本文来源: 法院
01.08.2016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