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消失 明星大腕不能保证收视遭弃
6月11日,第十九届上海电视节的重头戏——影视节目展正式开展,该展也一向被视作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风向标。从整个影视展的整体情况看,传统意义上高投入、大制作、豪华阵容的大剧数量不多,大咖不再是制作方竞相争夺的对象,新剧的数量也陡然下降,影视制作公司似乎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状态。
现象1:
影视拍摄安全催生保险经纪
展场内,一家专门为剧组、演员做保险经纪的公司非常引人关注。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保险公司没有专门针对剧组、演员的产品推出,他们就以保险经纪的身份,负责与保险公司、剧组接洽,为剧组订制保险产品,并全程负责具体的手续办理和理赔事宜。她透露,为演员购买意外保险是目前公司最受欢迎的项目,演员的具体保额会根据其拍戏的风险程度浮动调整,但大致的标准是保额通常会达到演员片酬的50%,就是说,如果一位演员的片酬是1000万,那么万一发生意外,他能得到500万元的赔偿。
现象2:
抗战剧降温,神剧消失
因为过度娱乐化而受到重创的无疑是曾经称霸荧屏的抗战剧。这个在往届交易市场总占据主流的剧种,将在明年锐减。而像以往那种出现“手撕鬼子”等雷人情节的抗战剧更是不见踪影。在电视节上首推的《长沙保卫战》,多次强调走抗战史诗路线。从上海电视节的节目交易市场来看,战争剧明显在向积极、严肃、感人、充满正能量的方向扭转。
上海鼎立影业有限公司老总丁宁虹一直对战争剧情有独钟,她认为战争题材不会枯竭,只要肯用心去挖掘小人物的故事。
对于以往荧屏主流剧抗日题材的锐减,多家主流卫视购剧负责人表示,卫视方面并不着急,“现在卫视在播的剧都是一年前签下的,各家卫视目前即使不购买作品,仅库存的电视剧就足够播一年。”
另一方面,在抗日剧拍摄要“严审”后,近日一些电视剧制作商纷纷暂停抗日剧项目,又回归冷了一年多的谍战剧。出现在节目市场上宣传的谍战剧有10部作品,其中《我的绝密生涯》斥资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