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界最能说的“老头儿”退休了
媒体见面会之前,任志强还特意去拍了一组照片。灰色鸭舌帽,植绒夹克配浅蓝色衬衣。昨日上午,西直门华远企业中心地下一层的会议室中,他还一直在叮嘱记者发这组照片;因为“比较帅”。
21日晚间,华远连续发布公告,提名多位人选为新一届董事候选人,其中没有任志强。
是的,房地产界最能说、最敢说的“老头儿”,要退休了。这位已经六十有三的老人,即将从华远谢幕。
那张不被人热爱的嘴
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有个人物叫靳开来。因为能说,他被称为是门“大炮”。房地产界的靳开来,就是任志强“任大炮”。482万个百度搜索结果,将他和这个算不上雅号的代称扯在了一起。
“是不是大炮都是你们封的,我从来没有说我是大炮。看你们每个人都挺高兴的,完了呗。”在可能是卸任前最后一场见面会上,他哈哈一笑。
大约从7年前开始,他最受普通人关注的言论始终围绕着“房价会上涨”几个字,被称为“春天派”的代表之一。更让看空者恼怒的是,他每次都说对了。《北京晚报》楼宇周刊甚至专门做过一期数据统计,在他所有做的预测中,除了一次过于保守地估计了回弹的涨幅之外,其他的预言,全都成真。
这种直言的人,无论持有什么观点,都会成为媒体的宠儿。更何况是这位老人家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一种“愣头青”的冲动——无论对错,张口就说。“每句话都能当标题”,是长期跟踪他现场演讲的人最直观的感受。
“第一次采访他,对着我狂轰滥炸10分钟,竟然只有1分钟的内容能在电视上播出。”一位电视台记者在转发昨日直播时,附上了这样的点评。
他也是房地产圈儿里的黄永玉,喜欢的人贼喜欢他,不喜欢他的人提起他,都伴随着一阵咬牙切齿。黄永玉留下的,是一堆带着谐趣题字的小画儿;而任志强,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唱的从来都是白脸。
造星背后的华远波澜
“有公司请您出山,您会出来吗?”在昨天的记者会现场,有人问。
“我都老得拄拐杖了,还出什么山。”他不在意。
压轴大戏,是之前就埋下伏笔的。2011年4月1日,挑了个愚人节,他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退职申请上级已经批准,并且开始写作回忆录。随后,他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仍担任着华远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
“有人信他,因为他是典型的‘官商’;又懂市场,又懂政策。只要他说真话,跟着投资的人不会错。”2007年,只有一套房的伍先生在听了任志强的讲话之后,将名下惟一一套房卖掉,作为本金买了5套按揭房。但就是这样的拥趸,也说不出华远在北京开发了哪些项目。
任志强的响亮名字,要大过华远本身。路上谁人不知任志强,却很少有人能直接说出华远操刀销售的10个小区名字。“所以我必须断了回华远这条路。”他说。昨天一天,华远地产的股票早盘冲高,随后回落横盘,下午盘跌,在尾盘突然冲高,以1.33个百分点收红。
任志强的职业生涯,似乎也是在一路震荡中,经历数次波折。
30年以前,任志强从北京青年服务社临时工的岗位上“跳槽”进入华远。1993年,他就操刀改组成立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创建了“华远”品牌。与华润联姻曾经成就了全国“南万科北华远”的格局,但是任志强在带着华远净身出户与华润分家之后,华远就变成了一个“小而美”的企业,而万科早已经在2010年就突破了销售千亿元的大关,成为房地产界的龙头大哥。
“万科一直喊这不行那不行,然后自己大手笔拿地,这不是言行不一嘛。”现场有人提起万科,任志强的表情,顿时像个小孩儿。在他的辩解中,即使他离开,华远仍旧会维持“股东利益第一,员工利益为辅,不强调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格局。
褪去地产商外衣的单纯
从给自己的书拍封面照,到剑眉利目地指点楼市,任志强有着高度的镜头感。
但在后来出版的回忆录封面上,他打着领结,拄着拐杖,面容有些拘谨,和这种维多利亚时代传下来的英伦范儿有些格格不入。
追捧他的人甚众。“他是一位善良而且单纯的老人。”即使在电话里谈起他,一位地产圈人士的声音仍旧显出崇敬和谦恭。
“我这个人最大的好处是宽容,不但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所以有人骂我我也不拦着。谁高兴骂就骂。”任志强说。
虽然一直在地产圈内保持着高曝光率,但退休之后,他还担任着中国最大的NGO环保组织——阿拉善会长的职务。一年中有大概90天,他要忙活着忽悠人种树的事儿;而且这些公益活动,都是由参与企业家AA制提供运行支持。
1968年,17岁的任志强作为知青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和他相熟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他一直在默默给当地捐钱,但知者甚少。
这些捐款,并非来自薪水。任志强将工资卡交给老婆,用讲课费做公益;华远读书会的院长,金融博物馆书院院长,组织活动任志强都得自己掏钱。“我的职务还多着呢。”任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