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版:慈善超市2)省内推广遭遇市场尴尬

27.09.2014  10:58

慈善超市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慈善超市这种模式这些年在福建的发展并不顺利。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慈善超市不仅要遭遇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慈善超市自身的运营机制也是瓶颈。


      莆田西天尾镇的慈善超市,一年投入约22万元,由区慈善总会和乡镇各承担一半,对乡镇来说,筹集11万元,并不轻松;镇海街道的慈善超市,每天有3名员工上班,但由于一个低保户一个季度只要来一趟,平均下来,3名员工每天只接待七八名群众,这在人力成本上也是浪费。 资金来自慈善总会收集的社会捐赠,超市缺乏造血能力,也缺乏成本概念,这让不少政府主导型慈善超市慢慢难以为继。 那么,如果将慈善超市交给社会来办呢?2004年,永辉超市就在福州的繁华地段办起2间慈善超市,但随着成本的提高,原先单门独院的慈善超市停办了。困难群众现在凭借"爱心卡",每个月可以在永辉任意一家门店,领取价值50元的生活物品。 (永辉超市负责人 翁秀英:原来五区八县的困难群众需要专门到这个(慈善)门面店,现在这样更方便了。) 永辉负责人表示,放弃门店,改用爱心卡,是因为慈善超市的门店并没与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初是希望门店能够成为接受社会捐助的一个据点,但是长久的运行发现,来自社会的捐助数量很少。针对这种情况,专家认为: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甘满堂:慈善超市在运营的时候,(政府)应该给予一个免税的政策,就是它所有的物资都是人家免费赠予的,然后再用很低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然后募集到的资金再用来发展其它类型的慈善事业) 对于政府部门主导的慈善超市,专家认为,可以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交给专业的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或企业运营,同时要以超市为中心,扩展困难群众救助功能、志愿服务功能、便民服务功能等,甚至可以争取独立注册。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甘满堂:注册后就有银行账户,有发票,能够正常地对外对公交流,如果有人捐赠我们就开捐赠发票,别人能够有个抵税的作用,那么这样就使得慈善超市逐渐走向一个正规化,法治化的路径。)


编辑:王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