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惠向普惠转变 厦门敬老工作好堪称全国典范

08.12.2015  10:29

  海西晨报讯(记者晋君)12月4日,全国部分地方“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交流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博士对厦门老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厦门发挥对台工作优势,在两岸老龄工作的交流借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老龄办领导,就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经验、做法以及评选工作和“敬老文明号”双关爱活动部署情况进行交流和研讨。与会人员还专程到厦门“敬老文明号”创建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鼓浪屿医院考察。

  吴玉韶介绍,本次全国敬老文明号交流研讨会选择在厦门召开,一个重要原因是厦门的敬老工作、全社会的敬老氛围好,可以作为全国典范。鼓浪屿医院这一敬老文明号的创建点,就是全国医养结合的典型。这次会议也是要宣传推广借鉴厦门在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以及建设老年文化的经验和做法。

  “我建议厦门发挥对台工作优势,在两岸老龄工作的交流借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吴玉韶认为,“台湾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比大陆早,服务的精细度比我们好,厦门应该增进与台湾养老服务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台湾新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方法,提高养老服务业水平,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当先锋做榜样。”

  厦门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厦门市老龄办副主任林进春表示,厦门将以这次交流研讨会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化,在指导监管、特殊群体关爱和“互联网+养老”上下功夫。

   延伸阅读

   力争让所有老人都受惠

  厦门惠老政策力度大,从特惠向普惠转变

  去年5月,厦门市全面启动第二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突出重点行业创建,全社会敬老意识进一步增强。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设医疗服务室

  医养结合是医院怎样把“医”送到社区,送到老人家里。目前,全市有1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护理型床位3150张。

  2014年,厦门市出台相关措施,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内设医疗服务科室。入住的本市户籍参保人员,属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70岁以上患慢性病行动不便、重度残疾患者发生的床位费,按普通病房床位费标准结算。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采取就近、自愿原则与附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开辟就诊绿色通道,建立及时转诊机制。

   [注重统筹]

   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

  厦门一直倡导“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厦门市老龄办依托市委“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践平台,组织发动全市490个老人协会和1900多支老年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停车位规划、景观绿化设计、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工作。

  为引导10万外来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美丽厦门建设,市老龄办在集美区康城社区(外来老人占九成以上)开展“八方银龄共缔造”活动。

   [立足普惠]

   推动全体老年人受益

  厦门各项惠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从特惠向普惠转变。2012年,厦门出台高龄老人津贴政策,本市户籍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每年老年节,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500元过节费。去年和今年,市老龄办积极推动出台“扩大免费乘车人群”、“老年人幸福安康险”,都面向全市户籍老年群体并覆盖全市地域。

  厦门新一轮医改优先保障老年群体利益,将医保定点网点延伸到村卫生所、实现家庭健康账户共享、建立“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等做法受到老年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