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业界:中国企业对德并购需关注团队、政策与文化

30.09.2014  11:19

    近两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德国因其独特优势,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投资的“沃土”。

        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德国企业家、咨询界业内人士,他们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对德并购已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新常态”趋势,但是中国企业进入德国还面临着政策、文化等内外因素的制约,企业在投资前还需做足功课。

        对德并购“常态化”中呈现新趋势

        “中德两国互为对方国家在各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于境外并购的兴趣这几年在逐步提升。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去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交易有120宗,仅在德国就已完成25宗,”德国安永企业交易服务部合伙人孙轶介绍说。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韩佩德(Markus Hempel)介绍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远和中海这样从事远洋运输和进出口贸易的中国企业是最早进入德国市场的一批公司。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经历了缓慢的增长过程。

        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德并购出现“井喷”现象。据统计,2007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总量为4亿4400万欧元,到了2011年已经迅速增至8亿2900万欧元,这意味着年均80%以上的增速。

        “中德企业赴德‘联姻’的原因很多,包括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加之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希望结合德国的技术和制造业优势,摆脱低成本、低附加值的旧有模式,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打通在欧洲的商业渠道,获得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和声誉,”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首席代表彼得·托马斯(Peter Thomas Reichenbach)认为。

        多位长期从事中德并购咨询服务的业内人士表示,从传统上看,中国企业比较关注具有传统优势的德国产业,例如机械制造、电子与半导体技术、城市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

        此外,近两三年,以下新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新兴行业例如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的投资领域。

        “随着并购案的增加与对彼此文化的逐步了解与沟通,中国投资者将在欧洲越来越受到欢迎;并购交易与随后的股票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将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希望对国外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最优秀的品牌获得掌控。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企业并购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中小企业的身影。”普华永道特许管理会计师延斯-皮特·奥托(Jens-PeterOtto)介绍说。

        “欧洲心脏”为何成了吸引中资的“磁石

        业内人士认为,德国成为欧洲最吸引中国投资者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德国自身特殊的优势条件。“德国经济稳定,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且位于欧洲中心‘十字路口’位置,交通物流条件很好。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投资德国可以覆盖到整个欧洲大陆地区;其次,德国属于高科技发达的国度,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高素质的技术员工,99.6%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在制造业的细分领域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这也令中国投资者非常感兴趣,”韩佩德表示。

        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中德政要最近几年来的频繁互访,双方的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都为中德经济往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彼得·托马斯认为。

        韩佩德等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不少企业出现了观望情绪,企业并购也出现了短暂“缩水”。而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并购投资再度掀起新浪潮,说明两国企业的投资信心都在“回暖”。

        “今年逐渐复苏的世界经济形势,加上中国政府释出的越来越多信号,例如更加注重实现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而非仅仅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促使中国企业加强国际化的步伐,欧洲特别是德国的企业技术成为他们最感兴趣的焦点,”毕马威集团并购领域和中国方面专家莫里茨·弗雷赫尔·申克认为。

        中国逐渐放宽对外并购的审批许可。德国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不久前刚刚通过的中国新投资规则规定,在境外收购企业时,如果交易额低于10亿美元,则无需征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这无形中加强了中国买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团队、政策、文化:企业赴德并购需注意三大问题

        在采访中,一些德国企业家和德国并购咨询人士也透露出担忧,认为缺乏并购经验,管理团队经验不足;对外投资相关政策仍存在一些不透明、不确定的地方;跨文化交往中的法律法规等制度隔阂等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三大难题,企业在并购前需做足功课,规避风险。

        延斯-皮特·奥托表示:“在此前的并购中,有中国投资者在其投资的国际化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之发展相匹配的完善的会计和控制结构。此外,有些中国企业的决策者抱有投机心理,这给并购交易的顺利完成也带来了一定挑战。

        有德国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并购案中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其从业人员一般对于并购交易过程及合同形式较为熟悉;而与一些私人企业合作往往“会是另外的情形”。“这些私企一般都是一些中型企业,他们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跨国并购对于他们往往是首次,他们一般对于跨国并购的流程,卖家或投行的要求及一些典型的合同内容形式了解不多。此外,他们也不容易直接接触到具有国际交易经验的咨询人。因此,造成了并购交易耗时长,成效差。”一位德国业内人士表示,私企“走出去”过程中应提前做功课,加强上述方面的准备。

        德国丰伟律师事务所的咨询律师海德(Patrick Heid)表示:“中国投资者常常因时间和某些政策问题处于劣势。中国在过去几年中通过逐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创造了一个相对较为强健的规章制度环境,也为并购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氛围。然而,众多政府审批条件依然存在,而且在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中依然有很多不确定的法律术语。因此,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及更好的法律贯彻依然是决定未来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业内人士还表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使得合作及收购的业务流程变得困难。文化障碍表现在跨文化交际和管理决策行为等方面,对于彼此具体行业和国情了解的相对缺乏,都在制约着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应在并购前提前“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德国的谈判因素、商业道德和管理风格等文化特点,加强沟通和彼此理解,并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并遵守相应流程,提前做好风险评估,才能让并购成功,并实现企业预期的目的。(完)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