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海丝”起点瓷器“小作坊”转型“世界陶瓷之都”
在福建泉州德化县的“中国白艺术宫”中,德化白瓷薄如蝉翼的蕾丝裙边、纷繁复杂的花瓣、手持青龙偃月刀巍然屹立的关公像……无不透露着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精巧的工艺。
图为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中国白艺术宫”负责人、国礼名家陈仁海说,这批白瓷工艺品有许多技法上的创新,同时使用了智能化的烧制设备与方法,不断修改、调整烧制的温度等数据,使得制成的瓷器晶莹剔透而又圆润饱满。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陶瓷以“白”见长,以温润的胎体与精妙的雕工著称,被誉为“中国白”。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助推了泉州港的兴盛。
去年9月,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入选国宴瓷和国礼瓷的德化白瓷亮相。实际上,近年来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尤其是该县在生产加工方面大力推广“以电代柴”,用高温电热窑炉替代传统柴烧窑,全县70%的陶瓷企业实现了以电烧瓷,既环保又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
德化——这个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的小县城,正在告别传统“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向“世界陶瓷之都”的产业化之路大步迈进。
创建于1995年的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如今就拥有全自动日用瓷生产线、胚体直接印花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氧化、还原本烧隧道窑,实现了自动化、可连续化、规模化生产,年产量可达1500万件。
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范灿明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以生产高档日用瓷、酒店用瓷为主,大部分产品出口海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们的产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销量、销售额都有明显的增加。”他说。
走进德化城关的顺美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两条长达二十米的隧道式窑炉。窑炉可以设定800至1300摄氏度不等的温度,通过智能控温,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陶瓷生产。
据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介绍,该集团以生产西洋工艺礼品瓷为主,产品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起初我们以出口欧洲国家为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也建立了越来越大的朋友圈,拓展了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在郑鹏飞看来,在德化的陶瓷工艺中注入出口国的当地文化,可以做到既符合当地人的需求又不断创新。
截至目前,德化已有陶瓷企业2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去年产值227.4亿元人民币。目前,德化县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该县提出,力争到2020年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今年1至5月,德化对“一带一路”沿线的39个国家有过出口业绩,合计出口1342.96万美元,同比增长41.21%。
产业“走出去”的同时,德化县也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德化瓷文化”,通过邀请海内外艺术家走进德化,设立中国白瓷艺术振兴基金,举办德化白瓷艺术展、世界陶瓷艺术大奖赛等,推动“中国白再出发”。
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近几年,随着德化白瓷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有很多艺术家前来学习陶瓷烧制工艺。“德化白瓷确实是一张名片,希望能重振古代‘雄风’。”郑炯鑫说。(闫旭)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