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材的的教化作用时不我待

23.02.2015  11:41

  

  2014年,在中国领土里发生了与青年学生有关的两件事,即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和香港的“占中”运动。在台湾,3月18日,一些大学生以“反对黑箱服贸”为由,以突袭方式占领立法机构,动员10余万民众与学生上街游行。历时24天。在“反服贸”的旗帜下,暴露出“反中”、捍卫台湾主体、支持“台独”的政治倾向。在香港,9月28日,为对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占(领)中(环)”非法行动开始实施,历时75天。占中运动目的很清楚,就是对抗香港基本法,要全国人大的撤销“决定”。

  这两件事其背景不尽相同,但有三点是相同的。一是都有敌视祖国的人在挑唆,二是都是对祖国的法律、政策的挑衅,三是运动的“主力”都是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为什么成为急先锋呢?与台湾、香港的基础教育是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台湾,台独分子李登辉以“教改”为名,始在小学阶段开设《认识台湾》课程。“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脱中国化意识”,极力鼓吹“我们都是台湾人”,宣扬“台湾魂”。陈水扁上台后,更是灌输“台独”意识,制造两岸紧张关系。利用政权力量将歪曲的台湾史观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强制灌输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方式,影响青少年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培植分裂主义土壤,营造“台独”气候。“太阳花”运动正是在这种“教改”培育出来的“台独”思想产物。

  在香港,西方多年扶持的反对派势力长期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合作”,他们只讲“两制”,贬损“一国”,在基础教育更是用尽心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曾经计划在小一至中六开设“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旨在透过持续学习,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德。对这个强化祖国认同的举措,那些敌对分子极力反对,采用街站、联署、游行、集会及绝食等方胁迫香港政府撤回。最终教育局被迫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三年开展期的规定。“占中”运动实际上是“反国民教育”的深入和继续。

  自古以来,凡有见识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把教化当作正风治国的要策。所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战线上在思想教育上也有所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将修订。为此笔者以为:

  教材修订是强化教化作用最有效途径,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材务必思想性和前沿性兼备。时不我待,应只争朝夕。

  在思想品德教材方面,应该切实加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从小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历史教材方面,应该重点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和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功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社会主义祖国对整个世界的伟大贡献。

  在语文教材方面,应该恢复被无理删除的革命领袖、革命传统、革命英雄的篇目,坚决清除那些被标榜为“普世价值”而实际上没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篇目,列入教材的课文应该把思想性列为重要指标,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青少年英雄应在教材中占相当的比例,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文章、诗词应予重点列入。

  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近十几年来,在基础教育层面上,教育的教化作用有一步一步地被弱化的趋势。在教师培养方面,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弱化教师的精神成长;在德育工作方面,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名存实亡,革命传统教育被边缘化,爱国主义教育简单化;在语文教材中,以种种借口将狼牙山五壮士、鲁迅作品等正能量题材删出教材;与此同时,却将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纳入教材......凡此种种,已经在不同程序地动摇着共和国教育的根基,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