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我国已进入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
司法部领导赴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工作
法制网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刘子阳 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25日赴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其间,张苏军听取了北京市教育矫治局有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情况汇报,深入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宿舍、教育矫治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实地考察了该所“三五一”戒毒工作机制。
张苏军对北京市教育矫治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执行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戒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矫治局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结合北京市戒毒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戒毒工作深入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戒毒工作规律,认真践行科学戒毒、服务戒毒的理念,各项工作以提高戒治质量为中心,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遵循循证戒治理论和方法,依托北京资源优势,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攻关,在研发戒治评估工具、规范戒治工作流程、开发应用戒治项目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依托天康戒毒康复所,加大探索力度,主动延伸服务职能,将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和社区督导整合协调,初步形成了封闭式、连续性的戒毒工作链条,努力构建了一体化的戒毒格局,戒毒工作专业化队伍建设、民警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经费设施等保障条件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调研期间,张苏军详细了解了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隔离观察及治疗、身心康复、巩固提高”三阶段管理的基本模式,对“生理康复、行为训练、认知教育、心理矫治、家庭及社会关系修复”五大矫治手段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考察,对所内组建运动康复教练员队伍,通过系统的团体康复训练和处方式个别训练,促进强戒人员身体机能改善的PDCA运动康复戒毒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戒毒工作必须坚持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要采用多学科的戒治方式方法,全面提高促进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持续恢复,不断提高戒毒治疗成效。
张苏军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对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司法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始终坚持把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作为中心任务,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当前,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戒毒人员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已进入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毒品犯罪多发高发期和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场所收治人数急剧上升,收治的戒毒人员构成日益复杂,精神严重异常、自伤自残、患有各类传染性疾病、负案在戒人员数量大,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已经超过滥用传统毒品,这些人身体差,成瘾重,彻底戒除毒瘾极其困难。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必须充分认清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戒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各项工作。北京市教育矫治局要继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教育戒治工作为中心,以提升干警素质为关键,不断创新戒毒方式方法,积极构建新的工作标准、管理规范和政策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司法行政戒毒警察谱写敬业之歌 |
法制网记者李想
这是一群战斗在戒毒一线的“特殊卫士”,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帮助一个个被毒魔摧残、良知泯灭的戒毒人员重塑灵魂,燃起新生的希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
今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璀璨的星灯下,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薛伟、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王涛、安徽省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余红生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是戒毒警察中的优秀代表,也是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缩影。
用真情捂热冰封内心
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薛伟第一个从温热的被窝里爬起来,带领炊事班为全所1500多名戒毒人员准备早饭;短暂的休息后,他组织戒毒人员集合、点名、出操,安排戒毒人员参加习艺劳动。中午他组织学员就餐、午休。下午上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队列训练。晚饭过后开展教育活动,一直忙到九点半。学员就寝后,他还要对通过白天观察发现的个别有思想问题的学员进行谈话疏导,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所回家。
这样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薛伟坚持了整整23年。23年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个危险时刻,他自己都已记不清。
201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薛伟正在值班,突然一声刺耳的玻璃碎裂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薛队长,马某要割腕自杀。”值班学员慌了神。薛伟立即打开大门,火速冲到了马某的隔离室。只见马某左手腕鲜血迸射,右手紧握一块碎窗户玻璃,恐吓着意欲上前救护的4名监护学员,声嘶力竭地大喊:“谁上来我就戳谁,我不想活了!”现场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这是一名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
薛伟稍稳心神,急中生智大喊道:“住手,你妈妈和你女儿来看你了,你也看看她们。”趁马某愣神的瞬间,薛伟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铁钳一般牢牢抓住马某握着碎玻璃的右手,在值班民警的配合下夺下碎玻璃,并及时拨打了120,有效处置了一起恶性事件。
在薛伟的字典里,没有强者弱者的标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戒毒人员的每一件事,他都记在心上;遇到戒毒人员家庭困难,他总是解囊资助。2006年6月,薛伟所在中队戒毒人员范某的母亲病重住院,没钱治疗。薛伟在安慰范某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看望其母亲,并将准备好的2000元钱交到范某家人手里。范某妻子来探视时将此事告诉范某,他听后备受感动,冰封的内心渐渐融化。
“我一定戒掉毒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范某坚定地对薛伟说。出所后,范某没有复吸,而是找了一份工作,半年后把薛伟为其母亲垫付的医药费还上了。这是他自力更生重新做人的标志,也是对薛伟付出心血的最好回报。
探索集中管理新模式
2009年4月,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承担了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除广州外)男性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特殊任务。在巨大的职业风险面前,作为副大队长的王涛第一个主动报名,申请到集中管理区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其他民警纷纷踊跃报名,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区顺利组建。
在集中管理区工作,需要克服工作和生活上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随时面临职业暴露风险、HIV感染人员管理难度大、孩子年幼需要照顾、亲朋好友不理解……6年来,王涛顶着压力,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战在前,多次果断应对和处置HIV感染人员打架斗殴、群体闹事、重病急救等突发事件。他还耐心细致做好HIV感染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领大队民警成功教育挽救HIV戒毒人员1000多名,主导成功教育矫治顽固危险HIV戒毒人员150多名。
在王涛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集中管理区逐步摸索出了“三分管理”模式、“关爱教育”方法和“六步医治”疗程,打造形成了融管理、教育、医治三位于一体、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队伍为保障的集中收治“3+1+1”品牌。集中管理区持续实现了安全管理“零事故”、难改分子教育“零反复”、所内疫情“零传播”、职业暴露“零事件”、执法管理“零违纪”、所内戒毒人员“零死亡”六个“零指标”,为全国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积累了新经验。
用奉献践行砖头精神
“人生需要一盏指路明灯,这盏明灯就是信仰。”这是安徽省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余红生的座右铭。作为一名普通基层民警,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头精神,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在余红生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8小时工作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概念。经常加班加点,他从不说累;有时得不到家人理解,他从不言悔。2013年他父亲被查出患有骨癌,得知此事后他心痛不已、失声痛哭。自打他工作以来,未能陪父亲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本想下半年再抽时间回到父亲身边,但2013年9月组织又把他从二大队调任金宝大队工作。为了适应刚刚转型才一个多月的金宝大队戒毒工作,及时解决大队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他日夜坚守岗位,直到11月父亲病逝也未能回去看望,以至于连老父亲临终前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
从警28年以来,余红生积极探索和推行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创立了“三包三挂”民警绩效考核标准、三等六级管理机制、戒毒人员矛盾调处小组等一系列较为成功的经验方法。他始终坚持把真情融入执法全过程,用诚心、耐心和爱心教育挽救了不计其数的失足戒毒人员。
戒毒人员储某,2014年吸食冰毒入所后精神恍惚,厌食、自闭、有自杀倾向。入队时间不长,体重就从60公斤下降到40多公斤。余红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其他民警制定预案,先后10余次与储某父亲沟通,多次带储某去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他还经常从家里包好水饺送给储某吃,同时帮储某清洁个人卫生,教其识字,指导其与家人沟通。他还安排其他戒毒人员给予储某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安慰,最终帮助储某克服了厌食症,以正常状态投入康复矫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