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节日民俗 传承民族文化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莆田的元宵在参与者的智慧及在地淳朴民风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文化。期间伴随有菩萨巡游、跳傩火、僮身舞、跳棕轿、车鼓队、游灯、打砂花、点烛山、蔗塔、红桔塔等大量民俗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很多人对民间文化活动渐渐失去了兴趣。过去拜年须逐一登门,而现在手机发短信、微信送祝福已经成为新的时尚。新鲜事物发展壮大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传统事物的枯萎。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节奏中逐渐远去,也就慢慢变成书籍中的文字和一代人的回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作为鲜活的、兼有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是一门社会科学,不仅因为民俗事象见之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于广大民众的生活中,而且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思念、感恩与憧憬。
把民俗活动更为有组织地、系统地总结并表现出来的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备受青年冷落。如果只是将过这些传统节日看成是几天的假期,那就违背国家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的初衷了。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地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创造、建构出符合现代生活状态和节奏的节日形式和仪式,为民俗文化打上现代烙印,将传统文化深植到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吃粽子、放鞭炮、吃月饼,更重要的是唤起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记忆,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我们应当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把坚守传统民俗文化与倡导现代文明新风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保留与文明新风相适应的传统民俗文化,摒弃那些与时代新风不相适应且已被实践证明应予革除的陋习,真正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