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自贸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邵海军 杨晓静 陆立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这为自贸区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自贸区的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一是“成熟经验”。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按照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定位,上海自贸区逐步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体来看包括四大制度创新: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三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四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上海自贸区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之后,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全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成熟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接受媒体采访时希望,即将成立的广东自贸区能够在金融创新方面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并取得突破,比如在融资方面引入港澳银行,增强竞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接受采访时说,自贸区的设立就是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先行先试的经验,以开放促改革,真正让全国能够享受制度红利带来的发展成果。如今,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清单”、法有规定必须为的“责任清单”及其背后的行为理念在全国范围推广,为全面改革开放助力。
二是“各具特色”。 3月1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天津、广东和福建三大自贸区、以及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相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从南到北四大自贸区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即将形成。
已经批复的四个自贸区特色明显。天津自贸区的特色主要来自三大方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融资租赁业。广东自贸区则主打港澳牌,在区内营造一个与港澳接轨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和营商环境。对接台湾地区是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据介绍,福州片区将力争建设成为两岸全面合作的示范区。初步制定的创新措施包括推动两岸贸易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台资投资领域开放、加大两岸旅游文化交流等。扩容后的上海自贸区一举纳入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作为国内金融要素最密集的区域,陆家嘴纳入自贸区后,将大大提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辐射力和穿透力;金桥和张江又可将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内容从贸易业拓展到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赵晋平指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四个自贸区定位明确,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全局性的开放格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三是“改革开放高地”。 经过上海自贸区一年多实践,各界认识到自贸区与以往的开发区、试验区存在本质不同:从争取优惠政策转向开展制度创新,从一般制造业为主导转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从地方改革到自觉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向“进出并重”。事实上,与去年相比,今年地方两会对申报自贸区有所降温。赵晋平表示,对于自贸区建设各方要摆脱“抢蛋糕”(政策红利)的思维,发挥“做蛋糕”(制度红利)的智慧,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要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于自贸区而言,仍需在多个领域“啃硬骨头”。
首先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开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目前我国金融、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与民众对这些领域的需求及国际水平差距明显,作为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先行先试经验的自贸区,要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有新举措,其中金融改革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继续完善法制。按照依法治国精神,自贸区建设要立法先行,所有改革措施都要在法治精神指导下完成。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局长徐金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自贸区内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是在检验检疫中信息化系统中的签字、申报如何截屏等在法律上概念不清。他呼吁在自贸区建设中法制配套要跟上,要适应新业态、新形势,否则许多试验措施无法往下走。赵晋平也强调,立法先行是自贸区健康发展的保证。可以预见,未来关于自贸区的法律法规将密集出台。
此外,在2-3年内,政府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如何切实执行等也需要着力解决。自贸区也肩负着探索更开放、更便利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任务,对于新形势下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