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美丽乡村美貌不同 恰似“孔雀开屏”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亮点频出,涌现了诸如“万人保洁”工程等成功典型,引起省和中央新闻媒体的点赞。从今日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我市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敬请关注。
伴随着逼近的春天气息,连日来,我们踏访延平区各乡镇的美丽乡村,无论是地处国道边的葫芦坵村,位于茫荡山中的高坪村,还是毗邻延平湖畔的香山村、南溪村,紧靠延平新城的洋坑村……无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村干部群众创新不同建设模式,异曲同工齐奏美丽乡村建设大合唱的热情和喜悦,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乡村美景。
延平区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突出各村特色:一方面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合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一方面更多地利用村庄空闲地、公共地,筑花坛、盖长廊、建亭阁,讲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本土化和个性化,突出一村一特色,打造一村一精品。全区业已形成了以库区移民村、造福工程村、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拆迁村、灾后重建村、高山古民居村、旅游景点村等特色显著、不同美貌的美丽乡村,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孔雀开屏”般的魅力。
镜头一:提升“换装”
位于闽江北岸的樟湖镇香山村,村口新建的公园令人眼帘豁然一亮:
公园里花木草皮、休闲步道、健身器具错落有致,尤其是竖立着的一块载有“天台蔡潮宦游三至此,嘉靖甲申记”的旧石碑和一块书着“天台八岁童蔡潮书于此”的“蒙泉”二字的石雕,更增添了公园的文化底蕴。
放眼村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民房经过屋面“平改坡”改造、外墙修缮和窗台线以下外墙贴砖等外立面美化工程,焕然一新。
香山村是水口库区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全村共有移民298户1227人,房屋262栋。“自2013年3月被确定为市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以来,我们村委托南平市城乡规划设计中心立足村情,编制整治与美丽建设规划,按照先清后整、先上后下、先洁后美的顺序制订年度项目计划,通过村民自筹资金,村争取移民、财政、住建等部门项目扶持资金实施,如今大部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完工。”村书记陈长秀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计划争取把码头的防护堤建起来并在上面建休闲步道和垂钓台。”
“我们村房子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迁移时重建的。当时房子盖得比较简单,方方正正的砖混框架,房顶都是平平的钢筋混凝土板式,经过这么多年的日晒雨淋,许多人家的房顶雨天都漏水了。这次搞‘美丽乡村’帮助我们彻底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个人只花了点小钱,房子就变得漂亮了,整个村庄也都变漂亮了。”住在第一排房子的村民陈长毓喜洋洋地说,他们这排人家房屋门前原来被猪圈和乱七八糟的杂物堆占着,如今全清除了,变成了休闲花园,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
延平区有82个库区移民村。同样的情形还出在夏道镇洋坑村、太平镇南溪村、王台镇际洲村等同是库区移民村的村庄。
洋坑村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与高铁安济站相距才4公里,村民的房屋围绕着一个水塘而建。“这个潭的水是从山上流来的山泉水,很干净。以前,白天看得见天上飞的小鸟,黑夜看得见天上挂的星星。自村里人在潭边大建猪场养猪后,变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了。”村民林芊盛说,去年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对村民房屋外立面进行美化的同时对水塘进行提升改造:在村干部带头下,130多户村民的猪场全部拆除,水塘清了,在塘边建设步行漫道、亲水平台、绿化林带、垂钓场所等,准备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游乐项目。
镜头二:就简“补妆”
步入西芹镇高坪村口,一排排竹篱掩映着几户人家,瓦片遮盖的简朴门坊旁边挂着一块农家土菜招牌。人家是平房,二楼木搭的挂楼阳台上坐着一群群游客,他们一边晒太阳一边打纸牌,其乐融融。
“你们看,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厚古薄今。村民粉刷土墙,用的是水泥、砂子、黄泥土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就简‘补妆’;村民习惯在自家门前种几颗蔬菜、葱蒜,就搭盖一座手工小篱笆墙围住,朴实可爱……我们完整地保护了乡村风貌,顺应了城里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每到周末村里的农家乐都爆满。”下派村支书詹晓黎介绍说。
高坪村位于南平西郊,森林覆盖率达96%,拥有各种珍稀动植物和“鸳鸯石”等景观,堪称“竹海氧吧”,是一个风光秀丽的生态村。2010年4月,该村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去年,该村又被区里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怎样做到保护与美化并举呢?就简“补妆”让高坪村再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延平区目前有许多生态保护良好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区自上而下贯注一条“铁规”:必须返璞归真地留住生态村的朴实之美,留住让人眷恋的乡愁。
在巨口乡村头村,但见石块铺砌的路子弯弯曲曲在农家土厝群落里攀爬。路两边,人家房前屋后的水沟流水畅通无阻。一位从田地回来在沟里洗脚的中年妇女说:“我刚嫁来时这水沟的水还很干净,还可以洗菜洗衣服,后来外出的人多了,住村里的人少了,公共卫生没有管理,水沟堵塞变臭了。还好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损坏的路修复起来了,臭水沟也清洁了。”
如今,村头村生产队年代村集体的打铁铺、解放前水车碾米的地方等“乡愁”遗迹正在一一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