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稳中有好的闽东答卷
稳中有好的宁德答卷
——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迈着铿锵的步伐,2015年圆满收官,宁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这一年,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中国不锈钢行业大会、第六届中国生态合成革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和活动在宁德隆重举办;这一年,“申融”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这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分别为717.85亿元、3000.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58.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147.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4.39亿元,出口总值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
2015年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收官。与2010年相比,除城乡居民收入接近翻一番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按现行价都翻了一番以上,其中GDP是2倍;规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分别是2.9倍、3.3倍;固投是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倍;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3倍、2.6倍;出口总值是3.9倍;实际利用外资是3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1.7倍、1.9倍,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海西发展格局中位次前移”的“两个力争”目标。
从2015年回望“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五年是宁德发展形势复杂、环境趋紧、问题交叠、挑战加大的五年,也是宁德发展蓄势而发、基础夯实、越位赶超、成效显著的五年。
时间记忆走过的年轮,镌刻下挺进的足印。
项目支撑推动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在宁德新能源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正在进行基础开挖、主体钢结构吊装及地面混凝土浇筑等相关工作,施工场面如火如荼。预计至2018年,新能源项目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年创税1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
穿行闽东山海,不论是置身机器飞转的企业,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或是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都能聆听到宁德奋力前行的坚实足音。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加快建设的重点项目,正在积蓄能量、集聚后劲,撑起宁德新一轮跨越赶超的脊梁。
判大势、谋全局,方可观未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宁德提出的“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殷切嘱托,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深入实施“环三”战略,加快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
引大项目、引好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用好项目催生高效益,仍然是2015年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有效支撑。
过去一年,全年对接签约项目1278亿元,成功引进中铝、海利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持续超序时推进,不仅实现了“开工100个、竣工90个”的建设目标,而且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一批重点产业逆势上扬,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合成革产业年产值分别增长23%、20.7%、11.2%。
扶贫开发绽开幸福之花
2015年12月7日,以总结推广宁德经验为主题的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在宁德胜利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莅宁考察、莅会指导,并把宁德做法概括为“宁德模式”,认为“宁德模式”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
近日,再次踏上“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水墨画似的山清水秀和百姓安居乐业景象在记者面前舒展开来,纯朴善良的“山哈”自编畲歌,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赞美爱情,纵情讴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钟而钊与赤溪村的22户畲民是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的农户。在亮堂堂的新居里,他感慨万千:“如今生活像畲苞开花一样红红火火,真是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呀!”昔日的弱鸟,如今振翅高飞,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100余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16万元。
赤溪村的幸福嬗变仅仅是宁德扶贫工作的一朵小小浪花,而浪花下更是一股众志成城摆脱贫困、奋力奔向全面小康的强大涌流,积蓄已久,喷薄而出。
多年来,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闽东干部群众始终以坚韧的精神“拔穷根,挪穷窝”,从培育“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到统筹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从加强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到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书写出一个“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按照国定贫困线标准,全市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如今的11.3万人,贫困面从37.8%降至5%以内。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多年来,在“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引领和激励下,闽东儿女立足实际,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咬定目标锲而不舍的韧劲、百折不回顽强拼搏的斗志,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预计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6个省级重点扶贫县经济实力大幅增强,450个贫困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市造福工程累计搬迁33万人。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85亿元,增幅位居福建省第一。
民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家门口就建起了这么好的幼儿园,今后再也不用为孩子入园的问题发愁了。”1月14日上午,来接孩子放学的蕉城家长郑少珍高兴地说,她孩子刚满3周岁,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自从知道这里要建公办幼儿园后,我就一直关注,不断询问什么时候开学。今年春季学校开始招生,立刻就把孩子送进来了!”
近年来,我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从2013年年底,我市即着手制定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对各县(市、区)实施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进行摸底调查,编制城区公办新园建设的规划,统筹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工作。2015年我市新建17所公办幼儿园,计划新增学位4600个,同时,推动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努力补足配齐城镇小区幼儿园。
发展无止境,民生重千钧。2015年,我市秉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从城市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共25项内容入手,全力改善医疗、就业、教育、住房保障条件,致力于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海云工程”直接覆盖农村人口达70%以上,服务惠及农村人口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现行的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提高到2300元,财政年补差标准从1520元调整为1720元;推进市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提升104项水质检测能力,确保饮用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一桩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我市大胆探索,集中力量,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民主法制等八个重点领域改革,军民融合、医药卫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司法体制改革被列入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多层面的体制改革,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撑。
民主法治更加透明化。创新监督工作机制方法,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提高依法治市能力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综合改革覆盖全市公立医院;市医院、闽东医院医疗集团进入实质性运转,蕉城、福鼎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启动。
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常态化运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有序推进。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积极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食药监系统改革,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宁台交流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多点报检、就近取证(放行)”;简化出口检验检疫流程;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
党的建设制度愈发完善。深化“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开展“三转一加强”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加快人才聚集、服务“六新大宁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率先在全省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措施。
来自安徽安庆的宁德师院2014届毕业生都锐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我市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春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他幸运地加入了福州电子商务协会。在定期参加协会组织的专家辅导讲座及会员交流活动中,他的技术更加成熟,也在同行的引荐下,获得了不少外包订单。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在创业贷款、场租补助、一次性开业补贴、办证补贴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通过几年的运作实践,目前全市共有创业高校毕业生1510人、创业项目1161个,带动就业1万多人。
站在新起点上,宁德正奏响一曲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凯歌,回应中央、省里的重望和全市340万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