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坚守植树燃起生活的希望
两位残疾人,一位眼睛看不见,一位没有双手,却互为对方的“眼”和“手”,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奇迹——
两个人,14年,可以做些什么?
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有这样两位农民:一位叫贾海霞,55岁,眼睛看不见;一位叫贾文其,54岁,没有双手。2002年,两人在50亩河滩地上开始种树,14年里,遇到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却始终坚持。如今,曾经的荒坡地已是一片平原林海。
两位残疾人为何如此执着,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回到16年前。2000年,千禧之年,但对于贾海霞来说却是噩梦的一年,一次工作中的意外事故让他双目失明。此时,儿子刚满4岁,一家人即将搬进新房。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贾海霞彻底崩溃。一次,儿子突然告诉贾海霞吃到了橘子。他很惊讶,知道家里买不起,后来才知道是儿子捡来的橘子皮,骗自己说吃过橘子,想让他高兴。这件事让贾海霞内心更加愧疚、更加无助,对生活也失去信心。
贾海霞不止一次想到结束生命。一天,听到老婆、孩子都不在家,他就摸索着找农药瓶。“你干什么!”老婆的一声喊,将贾海霞惊醒。“老婆早就看出了我的想法,每时每刻在盯着。”贾海霞说。
得知贾海霞的遭遇,从小一起长大的贾文其坐不住了。他找上门,试着劝说。贾文其小时候因触碰变压器,双臂被截肢。凭借坚韧意志,贾文其一路坚持,参加过残疾人艺术团,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用脚写书法,两次救起落水群众……“他就是我的楷模,我的榜样。”贾海霞这样形容贾文其。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贾海霞渐渐走出阴影。
不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让贾海霞和贾文其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像亲兄弟一般。
生活还要继续,但贾海霞和贾文其心里十分清楚,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在太难。“你俩去种树啊。”别人逗着玩儿的一句话,老哥俩走了心。“种树能不能行?”贾海霞和贾文其反复琢磨,决定试试看。得知两人的想法,村里免费为他们提供了50亩河滩地。
没钱买树苗,贾海霞和贾文其想到,柳树容易成活,就想着砍些柳枝条来扦插。两人每天早上早早出门,贾文其挎着筐在前,贾海霞拉着贾文其的衣角跟在后,手里拿着自制的砍树工具,一前一后开始了一天的行程,用贾文其的话说,“跌跌撞撞的一天开始了”。
两人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怎样将树上的枝条砍下来?贾文其试着用肩膀将贾海霞托起,并在下面指挥贾海霞脚该朝哪个方向迈步、手该往哪里攀附以及该砍哪些枝条。摔跟头是常有的事儿,但时间久了,哥俩已默契十足。
冶里村几年前发过洪水,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贾海霞和贾文其找遍了路边田间所能见到的每一棵树,但枝条还是不够用。迫不得已,两人就从村民家中的柳树上砍枝条,本村砍遍,还砍到了邻村。哥俩没少“挨骂”,但大伙看到是两个残疾人,就没过分追究。两人早出晚归,枝条终于找足了。栽植的时候,因为地在河对岸,贾文其每次都要先把工具背到对岸,再回来将贾海霞背过去。每次种树,贾文其至少要过两次河才能开始工作,穿坏了不知多少双鞋。
种树的时候,贾文其在前,用脖子固定住铁锹,用脚使劲挖树坑;贾海霞紧跟在后,将枝条插在树坑里。栽种的地方不远就是河流,考虑到贾海霞的安全,挑水的任务就落在贾文其身上。脚不够灵活、不够有力,因此,贾文其打水的水桶不大,浇一个树坑往往要跑两三趟。就这样,日复一日,800根枝条被满怀欣喜地种下去了。哥俩开始憧憬未来。
“想着可容易了,实际遇到的困难很多。”贾海霞告诉记者,起初哥俩算了一笔账,种800棵树,10年后,假设1棵树卖100元,那就是8万元。但事与愿违,因为没有经验,且土壤环境不佳,哥俩种下去的800根枝条,只成活了2棵,这对贾海霞和贾文其打击不小。“没事儿,不要灰心,将来一定能够种出一片绿树成荫。”痛心之余,贾文其不忘鼓励贾海霞。
“困难是很多的,但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贾海霞和贾文其很乐观。第二年,他们改插杨树枝条,并选在离河边更近、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这一次,两人成功了。
14年间,两人种树越来越熟练轻巧,树苗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当初细小的枝条渐渐长大,曾经的荒芜之地变得生机勃勃,8万元也变成了80万元。而这期间,为方便灌溉,两人居然还修出一条贯穿树林的水渠,让人惊叹不已。
树木长起来了,但贾海霞和贾文其的日子却没有迅速改善。此时一棵树的价格早已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有人劝哥俩把树砍了去卖,就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两人始终无动于衷。这些树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没有收入来源,两人就靠过去攒下的积蓄和每月100多元的低保勉强度日。“有点面、有点大米,能填饱肚子就行了。”贾文其说,家人起初反对他们种树,觉得这养不了家,但看到哥俩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坚持了这么多年,就慢慢理解了。
贾海霞儿子高考那年,考上一所本科医学院,但贾海霞无力承担学费。还没等他开口,儿子就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贾海霞十分愧疚,但谈起儿子的懂事,则让他很是欣慰。“今年就要从技校毕业了。”贾海霞面露喜悦。两人对记者说,在他们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过要砍树的想法。
贾海霞和贾文其种树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感动了国外网友。两人陆续得到各方的热心帮助。
井陉县政府给予两人造林补助1万元,并提供了200余棵杨树苗和10公斤侧柏种子;县林业局、民政局也分别向两人提供了1万元补助;县残联为两人提供了5000元的创业基金,并在助残日为他们送来了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为两人申报了石家庄市无障碍改造项目,项目今年验收后,每户将得到6000元改造补助;两人还被评为石家庄市残疾人自强之星,获得3万元奖金;省林业厅、石家庄市林业局也赶来看望和慰问两人……
政府在尽可能地为贾海霞和贾文其提供帮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在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来自西藏那曲地区的白玛玉珍,2014年得知两人的事迹后,开始向两人捐款,每月2000元,至今没有断过,而白玛玉珍只是一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别人也在感动着我们。”贾海霞和贾文其时刻向记者传递着他们的这份感动。下一步,县政府已准备将贾海霞和贾文其纳入护林员队伍,以解决哥俩的生活保障问题。
贾海霞和贾文其种树的初衷是为了生活,解决吃饭问题,而如今,看着这一片来之不易的树林,哥俩的想法早已发生了变化。两人没有商量,都放弃了砍树卖钱的念头,转而更加细心地看护着这些树木,决定让这片林子一直绿下去。“摸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像摸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都不知道它们多高了。”贾海霞说。现在,贾海霞和贾文其每天都会去林子转转。“这么多年,有感情了。”贾文其说。哥俩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打算将这50亩林子交给国家,变成一片公益林。
贾海霞和贾文其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树,他们与树结缘,并打算把守护这片林子当作一生的事业。“尽力而为不行,尽力是欺骗自己,我们只有全力以赴。”哥俩时刻提醒并鼓励自己。如今,贾海霞和贾文其又主动向村里申请承包200亩荒地,用来种树造林。他们的绿色故事还在继续。(记者 张兴国 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