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选拔优秀生“开小灶”培养卓越教师

22.12.2014  10:02

  “名师实验班”面向全校师范生遴选“好苗子”,通过笔试和面试层层选拔,选择一批学习基础较好、总体素质较高,且乐于当教师、适合当教师的优秀学生,进行卓越教师培养。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郑宇然的就业出人意料,手语零基础、未接触过聋哑人的她,却被福州市聋哑学校录用。而仅仅过了两个月,她备课上手了,用手语上课也无障碍了。郑宇然说:“如果没有进入‘名师实验班’学习与实践,我融入聋哑学校的时间肯定会很长,工作也不会这么快就上手。

  郑宇然口中的“名师实验班”,是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实施的面向优秀师范生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该校副校长李敏介绍说,“名师实验班”集中最优质校内外资源给师范生“开小灶”,采取“灌注动力、名师引领、搭建平台、实践锻炼、跨科交融、扩大视野”的方式培养,探索了一条新时期卓越教师的培养新路径。

  “浸泡”在名师堆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名师实验班”首先面向全校师范生遴选“好苗子”,通过笔试和面试层层选拔,选择一批学习基础较好、总体素质较高,且乐于当教师、适合当教师的优秀学生。从2010级起,该校设立了4个“名师实验班”,每班学员人数不超过50人。“名师实验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学员的综合表现,不合格的学员及时退出,并对空缺名额进行增补。

  “名师实验班”的学生有双重角色——平时分散在各学院上课,学习专业知识;每周末及寒暑假则聚在一起,由该校教师教育学院集训,学习有关教师教育的课程。

  据该校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介绍,“名师实验班”实行理论与实践双导师制,即从校内相应院系选择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理论导师;聘请省级中小学教学名师担任实践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进行全程指导和训练。“我们高位嫁接这些宝贵资源,组织‘名师实验班’学生跟班参训,并与中小学名师对接,给他们当助手。

  “我们让学生天天和名师在一起,感受名师的风采,目的是给学生灌注动力,使他们萌生想法——我不能仅成为优秀教师,而是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卓越教师。”余文森说。

  校内“卓越讲坛”练兵,校外“名师工作坊”实践

  该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翁乾明曾任福建师大附中校长多年,是“名师实验班”重要导师之一。翁乾明表示,学校在校内开设“卓越讲坛”,在校外建立“名师工作坊”,使学生实践锻炼有机会、有平台,且保证教学实践环节不间断、有效果。

  “名师实验班”学员、该校物理学专业2012级学生许东明,对“实践”二字有着深刻的体会。从2013年9月起,他和“名师实验班”的同学每周都参加“卓越讲坛”活动,即在微格教室进行片段教学演练。据许东明介绍,按照学科特点,学员们被分为文科部、理科部和体育艺术部。每个学员的教学片段都要接受本部学员的评价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并由专业教师对学员的教学设计、片段教学、临场表现和点评等进行专业指导与评价。

  每周三,“名师实验班”的学员会雷打不动地组成课程团队,来到“名师工作坊”——福州市教育学院第四附属小学“找感觉”。上午,学员们在课堂学习小学教师的授课技能;下午,他们在该校开设“游戏英语”、“妙趣科学”、“美术小玩家”、“趣味数学”、“唱跳小能手”、“心灵对对碰”等6门兴趣课程。

  跨科交融互动共长,把视野“”得更开阔

  该校教育学院副院长洪明表示,“名师实验班”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学员虽然来自全校各专业,但仍学习原专业,“名师实验班”只负责做“卓越”。“这种跨学科的资源调动得好、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们互动共长,专业素养与视野会更加开阔,而视野是成长为名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256个课时、102门课程的研修内容给学员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亲切耐心的老师、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名师实验班”学员、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谢晓玲说。

  余文森表示,“名师实验班”的学员不仅要比普通师范生成长更快,而且应该成为助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支新生力量,力争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教育才能和学术成就推动优质教育生态的形成与繁荣。下一步,学校将探索“名师实验班”的学员在校期间如何辐射引领所在专业与班级,带动全校师范生更优秀、更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