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近日,海沧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省仅3个,全国35个。
近年来,海沧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志愿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逐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社工人才、志愿社工队伍、民办机构社工人才的关系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一、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推进社工服务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海沧区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组织部、编办、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具体负责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民政局局长兼任。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加强规划引领,制定了《海沧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海沧区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工作活动中来,有效推动社会工作健康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区民政局、区卫计局、区教育局等社会工作部门每年预算社会工作人才专项经费达1300多万元,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相关工作。同时,将学历学位、资格证书、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多指标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三年两次调整村居工作人员工资,增加财政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
一是是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激励机制。通过抓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我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素质。全区现有国家级持证社工227人,其中初级176人,中级51人。对于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每月给予200或300元的专业职称补贴,在招聘社区工作者时,对已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给予加分。二是建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知识辅导和实务培训,每年举办不少于四个专题培训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高校的老师及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从《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等方面进行了实务培训,使社会工作者以更专业化、更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开展社工服务。三是建立地校合作交流机制。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海沧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软法之治与社区治理创新——厦门海沧经验》;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及后续调研事宜》;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海沧跨越:在共同缔造中提升社会治理》课题研究;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开展《厦门市海沧区“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创新多元服务体制,推进社工服务多元化
一是加强社工机构建设。着力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社工为骨干的“三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社会工作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现有民办社工机构15家,社区社工服务站8个。二是创建社工服务品牌。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兴办、专业运作、群众受益”的发展方向,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近年来创建了社区关爱中心、居家养老“幸福堂”、“乐活家园·心灵港湾”居民心理关怀等社区服务项目。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原则,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举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供需见面会,两年来共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金额1500多万元,其中购买社工服务达487.63万元,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8个。四是创新公益创投机制。以“政府搭台、社会组织运营”的方式开展公益创投活动,近三年来共确定公益创投项目18个,总金额59万。项目包括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福利慈善项目、城乡专业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社工专业服务等五大类。其中传统的养老、济困、助残、扶幼等福利慈善服务项目就有7个。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最高可获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