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做好项目用地保障:让主动服务成为共识
在福州市滨海新城建设总指挥部内,张金榕带领同事组成了“游击队”,极大地方便了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
福州日报记者 林传枢 文/摄
日前,在我市最新一轮市直监管与服务类政府部门绩效评比中,市国土局名列第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滨海新城建设、旧屋区改造、民生补短板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相继上马。项目发展,土地是宝,市国土局多措并举,为一线输送“弹药”,提供支援。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市共获批土地面积3.58万亩,滨海新城、水系治理、交通治堵、串珠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得到保障;市本级出让土地的宗数、面积和成交土地价款均创历史新高,住宅用地供应同比翻一番以上;用地报批平均用时同比减少13%,完成补充耕地9000多亩,确保了经济发展有地可用,用地及时。
支援前线
在福州滨海新城建设总指挥部内,有一支来自国土部门的“游击队”——滨海新城土地报批小组。小组共8人,作为带头人的国土滨海分局局长张金榕,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张金榕告诉记者,为配合滨海新城项目进展,他们变“机关办公”为“上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
据介绍,报批小组不仅履行了行政审批职能,还帮助业主全程代办报批事项。只要是与报批工作相关的,包括水利林业审查、征地告知公示等,他们都主动承担、全程参与,“主动服务,成为每个人心底的共识”。
这支“游击队”不仅跑得勤,点子也是层出不穷。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农用地、集体土地的,都要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才可以进行开发建设。为了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报批小组主动探索,从原来农用地转征的传统思路中,开辟出了充分发挥农用地功能的新思路。
“在新城水系治理项目中,仅漳江河一条水系就涉及农转用600多亩,报批成本达1.66亿。通过运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留成片农用地,将其作为城市绿化用地,既发挥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又减少土地报批成本1.1亿元。”报批组负责人陈峥说,2017年,他们在滨海新城组织用地报批审查4000多亩,其中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获批2644亩,保障了金滨西路、安置房、中国移动、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三中滨海校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用地。
滨海新城的国土“游击队”是近年来市国土部门主动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市国土局推动工作重心下沉,每一名班子领导挂钩1个基层国土局、1个重点企业,每个月下基层服务1次、联席会商1次,点对点指导,面对面服务,2017年共解决了353个问题。2018年以来,市国土局还组织10个服务小组,延伸到基层国土所,开展春季服务基层调研活动,目前已实地解决问题超过60个。
调查研究
“以往国土工作更多是被动完成上级任务,缺乏深入研究的主动性。”市国土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我们意识到,做好项目推进的用地保障工作,要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才好‘出拳’。”为此,他们主动开展“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调研”“高校用地情况”“国土干部队伍现状”“耕地占补平衡”等10多个课题调研,着力摸清家底,完成了全市存量土地调研报告。
针对调研结果,市国土局立即牵头相关部门出台《福州市开发区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办法》,着力部署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土地的处置工作。2017年,全市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47万亩、供而未建土地1.49万亩,促进了65个项目动工。
输送弹药
4月初,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鼓楼区杨桥路与二环路交叉口,原先批而未供、长满杂草的“边角地”如今已经成为一处风景秀丽的城市花园。这样的“改造”可不止一处,截至今年3月31日,仅鼓楼区就清理盘活了28宗批而未供的土地。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几年‘抓项目、促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非常大,比如去年年底,我市出台了《福州市“招商2018”行动实施方案》,力争到2018年12月底落实招商项目550个以上。有招商就有落地,‘地’从哪里来?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创新办法,多举措并行是解决问题关键。“一方面我们加快清理批而未供土地,实现土地的‘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土地出让力度。”上述负责人说。
据介绍,2017年清理批而未供土地专项行动以来,全市累计清理4.18万亩(中心城区1.66万亩),其中今年1月~3月清理7148亩(中心城区2966亩)。今年,已两次发布出让公告,出让土地面积601亩(住宅用地395亩),出让面积同比增长36%。
同时,市国土局还积极对接,对已进入征迁扫尾或形成净地的土地,督促跟踪规划方案、成本核实等前期重点环节工作,并及时拟定出让方案提请市政府研究,进一步加快出让节奏。对招商项目,还推动优先选址已批用地,大幅度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此外,低效用地的盘活也促进了良性发展。“我们组织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开展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工作,对本辖区范围的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全面摸底,逐宗进行考核。对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的工业用地,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处置、分批实施、积极推进的原则,分别采取整合搬迁、转型开发和产业升级等方式盘活利用,提高企业发展动力。”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