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73岁最​励志奶奶自考大专

22.10.2015  11:26

最励志奶奶自考大专




18日上午,南充嘉一中2015年第二次自学考试考场上,有一名特殊的考生,73岁。这是她大专自考最后一科“药用植物学”,估计能拿70多分,马上就可以取得大专文凭,而她下一目标是自考研究生。这名大龄考生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考完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专访。


成绩很好:初中毕业却回村务农


有个考生73岁了!消息很快在嘉陵一中传开。当天11时20分,杨德凤最后一个交卷,大家围了上来,问这问那,校长杨隽在食堂给杨德凤买来饭菜,杨德凤硬要塞给杨隽十元餐费,被婉言拒绝。“你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要请你老人家来讲课咧!”杨隽表示,要是师生们都有她这种学习精神,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杨德凤,生于1942年,南部县火峰乡白庙子村人。18岁那年,杨德凤从南部中学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好,是班上学习委员。爱唱爱跳,又是班上文娱委员。本想继续深造,没想到村里叫她回去了,当一名会计。回到村里,杨德凤特别喜欢看书,出门干活,家里做事,身上随时都有一两本书,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拿出来看,一本《黄帝内经》看得滚瓜烂熟。


有一次,一名生产队长倒地昏迷了,家人翻山到临村请医生,杨德凤利用学到的针灸知识,将生产队长抢救过来,这时请的医生都还没赶来。从那以后,村民们都夸杨德凤会治病。那时的白庙子村一穷二白,农村自然条件差,村里需要一名赤脚医生,受群众推荐,杨德凤有幸背起了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看病拿药,“背个药箱儿还神奇。


切身体会:不懂医吃了好大的亏


当了赤脚医生,就得治好病,知识多了才受尊敬,”杨德凤说她有切身体会,不懂医是要吃大亏的。她生了7个儿女,由于护理不到位,加上条件艰苦,只带活了5个。“我母亲去逝的早,要是我那时懂医,母亲肯定会多活几年。父亲年老时,我已是一名老中医了,他活了80多岁。


赤脚医生非常艰苦,村民买不起药,她就上山扯草草药,有时用针灸免费给人治病,“我一辈子把病看得重,把钱看得淡。” 那时全乡有一半的村子,都是杨德凤在巡诊。“很苦很累,女儿和儿媳都不当医生,吃不了这个苦。


一直是赤脚医生,杨德凤也想考个什么证书。1979年,国家医师考试,她差5分未能如愿。30年后的2009年67岁那年,通过考试,她顺利拿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年纪大了,没法再在村里巡诊,她在南部县城多家药房坐诊,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老中医。


个子不高,头发花白整齐,耳聪目明,一口牙齿完好整齐,杨德凤远比许多老年人身体都好 ,“学中医,知道怎么保护身体。


70岁报考:最大困难老伴不支持


其实我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就在做准备自考了,”杨德凤介绍,2013年,时年70岁的她报名自考,报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大专文凭。“16门学科已经过了15科,就剩药用植物学这一科了。”而这一科,杨德凤已是第二次考试,“这次应该过得到,估计有70分。


说起自考的艰辛,杨德凤感叹不已,第一次去成都参加考试时,那一天去的很晚,附近宾馆没房间了,在好心的人指引下,她在考场附近一家医院的门诊大厅睡了一晚上,吃自己带的馍馍和豆腐干,“那次考试只花了一点儿路费。”尝到甜头的杨德凤后来去成都考试也如法炮制,节约钱。


马上就要拿到大专文凭了,杨德凤说她下一个目标是考研。中药学考研那些专业题我试着做过,能达50分以上,最担心英语了,“英语要找人辅导,准备再花三年拿研究生文凭。


攻书不怕坚,学习不怕难。说起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大他9岁的老伴不支持,“他不喜欢我看书,就想一天陪他去和老年人唱歌跳舞。”有时还把书给我甩了,“有时不敢开灯,我就在被窝里偷偷学习。”这次出门考试,给老伴说的是,和几个老太婆逛寺庙。


对话太婆:人有知识才受尊敬


记者问:什么毅力支撑你一直在学习?


太婆答:本来成绩好,可惜没机会继续深造,就一直在看书。我要活到老,学到老,读一辈子的书。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爱学习的人。人,要有知识,才受人尊敬。


记者问:这么大年龄,记忆力不好怎么办?


太婆答:记忆力确实不行了,但我看得多,理解得多,一本书多看几遍,还是能记住很多。


记者问:为什么这样痴迷考试,仅仅是为了文凭?


太婆答:我喜欢医学,又在药房里坐诊,学到的知识可以为人民服务。考试是为了学知识,文凭是对我学习一个肯定,对我没什么实际用处。


记者问:一直都在学习,对你来说有些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太婆答:身体好,心态好。很多到了我这年龄的人,病多。学中医懂得怎么调理身体。能帮很多人,会给周围的讲如何保健身体。原来眼睛不好,现在调理好了,看书写字,都不用眼镜。


记者问:你准备一直学习下去?


太婆答: 研究生考了,再看看身体状况。只要有一口气在,都得看书学习。老伴儿不支持、不理解也没关系,我自己开心。

作者:张弘博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