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95岁失散老红军的幸福晚年

30.09.2014  17:56

  福建新闻网龙岩9月30日电 题:95岁失散老红军的幸福晚年

  中新网记者 龙敏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荣获“中央苏区模范区、模范乡”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曾三到才溪,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阐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3400多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占青壮年总数的80%,1000多名革命志士英勇牺牲,40多位烈士是团级以上干部。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10名,副部级干部4名,地师级干部17名,因此才溪乡被誉为“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

  今年95岁的林攀隆老人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其中一员。1933年,年仅14岁的林攀隆,与才溪乡另外16名青年,乘坐木船沿着汀江而上,赴当时的汀州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西红十二军独立团(即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一团)。

  虽然已95岁高龄,但林攀隆思路清晰、口齿清楚。30日上午,林攀隆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往事说,当初与自己同去当兵的16名青年,建国后就打听到一位健在的消息。

  1933年,因年纪小,林攀隆被安排担任文工团的宣传干事,负责到当地农村贴标语,宣讲工农红军的政策。他介绍,当时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有福建、江西以及台湾好几个省份。当时条件很艰苦,吃不太饱,部队今天在这,明天在那,居无定所,父母写的信也收不到。

  林攀隆回忆道,经常随着部队来回于江西瑞金以及福建汀州。曾经在瑞金看见过毛泽东主席,“距离就十几米,毛主席身材非常高大魁梧。

  提起自己的战斗经历,老人记忆深刻。1935年,主力红军长征后,在福建省永定县的发生的一次战斗中,林攀隆的所在部队被打散,“那个晚上枪炮声阵阵,呼呼地传入耳朵中。

  林攀隆告诉记者,于是选择连夜回了家,那年他才17岁。相当长的时间内,他选择隐去这段历史,开始从事泥瓦工行当;19岁时,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生活平淡度过。

  如今,林攀隆已经五代同堂。林攀隆已告诉记者,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自豪很骄傲。“家中液化气、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液晶电视一应俱全。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林攀隆说,才溪乡此前一直受制于低电压。

  据国网福建上杭县供电有限公司通报,自去年开始,对当地居民供电问题开展了不留死角的排查,15个供电所组织员工以配电台区为单位,进行全程全线测试电流、电压,统计用电负荷,共排查出低电压台区277个,涉及5869户用户。

  尤其是,由国网福建上杭县供电有限公司组建的“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结合革命老区的特色,针对老红军、孤寡老人,建立了帮扶服务机制,向他们发放“特殊服务卡”,常年定期上门慰问,打扫卫生、清洗被褥、剪指甲、送水果,并开展维修回访服务,多年来风雨无阻。

  统计显示,仅今年来,上杭县供电公司对19户失散老红军、189户“五老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失散老红军、“五老人员”等的红色“爱心档案”,为他们免费更换LED灯。

  林攀隆说,平时最喜欢通过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特别喜爱抗日题材电影电视剧,“只有历经过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懂得日本侵略军的可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