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的泉州“解法”

22.02.2017  21:37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面对逐年增多,日益复杂的家事纠纷案件,泉州法院把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和品牌创建的先导工程,早在2015年上半年,泉州法院就已全部成立专门的家事法庭。

  “司法改革正扬帆,浪淘新沙著新篇”。如今,泉州法院的家事审判专业化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全省乃至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落户泉州,而这座有着“海丝之路”起点的古城,也因为家事改革的春风而愈发厚重和美。

  谋全局

  打造专业化的审判团队

  随着社会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财富的积累,婚姻家庭的经营也受到各方面的挑战。据统计,2010年至今,泉州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50053件,占所有民事案件的12.1%。

  “面对这个12.1%,我们看到的不是数据,而是数万个家庭的恩怨纠葛引发的未成年子女抚养、年迈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欧岩峰如是说道。

  2015年3月,为妥善处理好家事纠纷案件,泉州中院正式挂牌成立家事审判庭,此后,全市11个基层法院的家事审判专业化改革如雨后春笋般的陆续铺开。全市共设有55名专门家事法官,其中60%为女性,这也为家事审判专业化注入细致与亲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判机制是审判工作开展的必要支撑。为突出家事审判的特殊性,确保家事工作制度化及规范化,我们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泉州中院民一庭黄祥彪,这位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的庭长手中掂着《家事案件审判工作实施意见》《家事案件审理工作规范》《家事纠纷诉讼指南》等制度文件对记者说道。正是这些制度文件为家事审判提供统一的裁判方法和标准,开启了泉州法院家事纠纷处理专业化的道路先河。

  融特色

  打造区域化的审理模式

  走进泉州中院家事法庭长廊,一阵“古早味”扑面而来。长廊以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为主基调,融合了燕尾脊、大瓦、石鼓、雕花等元素。

  “家事纠纷不仅事关当事人身份关系,常常涉及情感、伦理上的纠葛,我们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性地将案件审理与区域特点、乡情民俗等有机融合,巧妙地将泉州民间历史故事、闽南地区风土人情运用到家事审理与调解之中,打造出具有很强识别性、可操作性的特色家事审判名片。”欧岩峰在介绍中院  家事审判长廊时说道。

  在打造特色的家事审判法庭基础上,泉州法院还专门汇编了家事文化宣导文本。“当初母亲是怎样辛苦把你们兄妹几个抚养成人的……”听着法官讲解《泉州家事审判道德文化导本》,王阿婆的几个子女羞愧地低下了头。原来王阿婆育有二子三女,因赡养问题存在分歧,老人一气之下状告众子女,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赡养义务。家事法官正在引导当事人理解导本收录的闽南俚语及家规祖训,规劝王家子女感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通过换位思考,最终达成和解,一家人和好如初。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泉州家事审判庭共审结家事纠纷案件13267件,其中调解5290件,经法院调解撤诉3081件,调撤率63.1%,高出民商事案件调撤率均值约10个百分点。

  强合力

  打造多元化的调解机制

  “现在我不用整夜睡不着,也不用担心哪天他又打我了。”日前,在收到人身保护令并在家事法官的主持下与丈夫吴某调解和好后,雷某松了一口气。

家事纠纷存在较深的亲情调和基础,如果单靠法律法规进行“一刀切”不利于纠纷的化解。为此,泉州法院联结社会力量,贯彻调解优先原则,打造多元化的调解机制。

  针对当今婚姻纠纷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家庭暴力,泉州法院建立反家暴合议庭,与妇联合作成立“妇女援助中心”,整合法院、公安、检察、司法、妇联、社工、志愿者等各类资源,为受家暴妇女提供诉讼指导、心理疏导、人身保护等帮助。目前,该中心建设已被列入2017年泉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开辟法律援助快速通道,为经济困难、文化程度较低、身患残疾、遭受家庭暴力等的当事人,及时协调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人员参加诉讼。

  同时,泉州法院与妇联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家事纠纷诉调衔接工作的若干意见》,形成“三级两员”的多元调解平台,即以家事法庭为依托,下设家事纠纷调解室及公检法司、民政、妇联多方联动机构,将家事纠纷案件在“”化解,通过聘任特邀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协助案件调解及案件走访调查工作。

  为修复家庭关系,泉州法院还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协助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截至2016年12月,家事法庭已为43名未成年人进行心理修复,为116对离婚纠纷当事人提供婚姻质量评估,促成25对夫妇重归于好。

  2月18日,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会在泉州召开,与会人员的纷纷点赞是对家事纠纷“泉州解法”的莫大肯定。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