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审计厅制定2015年度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解读
一、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依据是: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监督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审办发〔2015〕1号)和2015年审计工作安排;省厅党组确定的2015年审计工作思路;统筹审计力量,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二、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原则是: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围绕服务改革与发展,保障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重点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把握需求,提升成果。围绕政策落地、产业发展和强化干部监督等需求,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统筹和融合力度,做好“结合”文章。以成果运用为导向,加强审计整改工作,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和提升,发挥审计的保障作用。三是确保质量,防患风险。以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为主线,关注预算管理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债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四是统筹平衡, 成果共享。处理好本级计划与各层级计划的互补关系,把握整体性,做到全省审计项目成果统筹应用,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项目互补,各层级审计成果共享,避免重复审计、多头审计,提高审计效能。五是信息支撑,提高效率。所有审计项目必须应用AO进行管理,并实行AO与OA交互,建立计算机审计项目计划,并将项目执行情况列入年度信息化工作考核,从严把握现场实施时间,着力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同时,厅相关业务处必须配合厅计算机处和厅计算机中心共同承担联网审计建设的任务。要在大数据思维引领下,加强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要部门的数据库建设,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以最少的人力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审计成效,打有把握之仗。六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数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发挥内审人才库的作用,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加强审计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项目进度,并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干部休假和业务培训等。同时,考虑在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可能临时交办审计事项,预留部分审计力量用于应急响应。
三、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内容:一是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审计项目计划应说明该项目的总体审计目的,例如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确定被审计单位对特定政策、法规、合同等的遵循情况等。审计项目计划还应说明审计范围,即审计对象的范围和审计活动的范围。二是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内部审计活动中的重要性概念是指在审查事项中存在的、可能造成信息使用者改变决策的错误程度。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的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大小。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确定有助于判断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三是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四是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考虑专家的独立性及胜任能力,并在审计项目计划中对其工作做出安排。如果审计项目中特定范围与外部审计工作重复,在评价外部审计质量符合既定要求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在审计项目计划中应当就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以及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做出规划。五是其他有关内容。例如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协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