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践 积极探索 办出特色 确保质量

04.02.2015  18:19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2012年党中央做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决策,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民的培训试点。福建省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2013年又启动了“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破常规,从农村选送学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这是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作为该项工程的具体实施单位,承担着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工作,确保该项惠农工程能够真正获得实效负有重要责任。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视为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列入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工作目标,制定了“深入调研,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的工作方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目前2013级、2014级的6个班次(学员750名)先后顺利开班,各项教学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呈现良好的开端,取得初步成效。

      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制订培育方案

      科学、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大专班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效果和办学质量,进而最终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学院高度重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首先,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由培训向培育转变,由办班向育人转变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在制订培养方案时,组织力量认真做了前期的调研工作,充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尤其是目前学院负责的首批村主干、合作社负责人班的学员结构特点,认真研究制订培养方案,注重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努力使培养方案适应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2014年1月17日农业厅的领导及专家应邀参加了学院召开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给予悉心的指导,提出了具有战略高度的建设性意见。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制订了《经济管理专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班教学计划》《经济管理专业村主干班教学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效果、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习年限及教学进程等文件。针对村主干,确立了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组织、能协调、会管理、懂政策的现代新型农村管理干部的目标;针对合作社负责人,应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市场、会管理、能创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的目标。同时,为了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还配备了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等。

      二、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培育模式

      落实好培育方案,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必须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不断创新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和培育手段,才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大专班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目前,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充分考虑农民学员的特点。一方面,采用多位教师接力授课的方式,改变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全程负责为多位教师接力授课的方式。每门课程均配置两位以上教师,让学员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拓宽学员知识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安排高级职称且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教师负责授课。同时,外聘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对三农问题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这一措施既有利于学员掌握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学员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2.在授课方式上,采取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按教学大纲章节顺序授课的方式,根据课程章节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既与章节内容紧密相关,又紧扣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这项措施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引导学员关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又加深学员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注重采用案例、讨论、论坛等教学方式,学员与老师能够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如:举办“新农民”论坛,让学员上讲台,结合自己的农村管理工作经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谈认识,谈理念,谈问题,谈对策,专家和老师在台下进行提问和点评。再如:课前做好准备,挑选部分学员围绕当前农村热点问题做重点发言,展开自由讨论,再由专家和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这种开放式、讨论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员们之间,活跃相互交流,引发深入思考。各种认识和观点的交流,时常碰撞出思想火花和创新思维。

      4.在培养方式和手段上,积极打造各种平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召开师生座谈会、各地区学员交流会、师生论坛等。任课教师走访学员所在的县乡镇,开展各种专题调研和咨询工作,受到各方的欢迎和好评。学员、教师、及当地的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村企业均从中受益。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创建了课堂外的师生QQ群、微信群等,拓展了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联谊平台。

      上述的改革措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实践中,正日益显现出积极作用和影响。根据《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3-2017年)》公布的我省第一批特支人才和优秀人才人选名单。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大专班经济管理专业3名学员(何银河、兰爱珍和张儒德)入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据悉,全省第一批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中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共有16名。

      三、齐心协力,努力实践,倾力打造知名品牌

      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教育大专班开学式上,陈荣凯副省长向承办高校提出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办成福建“农民精英”们的“EMBA”班;农业部科教司杨雄年副司长高度评价“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大创新,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希望福建能为其他地方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农业厅、校领导,以及广大学员都寄予学院很大的期望。农业厅的领导于2015年1月30日再次莅临我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教学工作会议,首先肯定了我院取得的初步成效,同时就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质量保障等重要问题,以及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具体环节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校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目前我院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教学工作正有序进行。林文雄副校长在该项工作伊始,就反复叮嘱学院领导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他多次主持或参加有关的工作会议,悉心指导,经常过问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身体力行,亲自为学员授课。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的鞭策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信心和决心。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探索性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各类座谈会,走访学员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合作社等,广泛征求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我们还将不断地创新培育模式、培育内容和培育手段,使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更加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更加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培育手段更加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总之,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已成为全院上下的明确共识和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