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生存艰难 或从高校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
日前,记者走访福州闽侯上街大学城,发现高校校内及周边的实体书店生存艰难,在网购和电子图书的冲击下,它们或将从高校的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
据2015年6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全国100所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的高校内不再有实体书店,78.57%的高校以教辅类书店为主。这一数据基本反映了福州闽侯大学城实体书店的境况。大学城共有13所学校,在校师生超过20万人。记者走访了5家书店,真正售卖普通类图书的只有位于福州大学商业长廊的尚友书屋,其他要不主营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工具书,要不售卖二手书,要不以文具售卖为主。
窘境:
零售书店成了“考试书店”
在福建医科大学校园的一角,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李雨微自主创业,在去年9月开办了守望书屋。
探访的期间,几乎没有客人,李雨微介绍说,书屋主要售卖的是医学专业的二手书,“只有到期末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买。二手书的优势在于,上面会有学长学姐做过的笔记,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
福建工程学院内的城市绿洲书店里,文具的柜台更加显眼,店主廖女士告诉记者:“单纯卖书已经活不下去了,平时书籍那片区域都很少有人会去光顾。现在店内一半以上都是在卖文具。”
城市绿洲曾经是全国连锁的老牌传统书店,但是目前福建片区只有两家,一家是工程学院内,另外一家在福大至诚学院外。
而福州大学的尚友书屋在大学城可谓特立独行,尽管位置有点偏远,装饰非常简单,但是满屋的书籍和其他书店相比,书香味更为浓厚。这家从开业伊始就以做理想中书店为目标,以地方文化、史志文献这个冷门领域为特色的书店,正在现实和理想间苦苦挣扎。“只有熟客才会光顾,因为我们售卖的书籍很多电商没有,而且专业性很强。”书屋的主人、福大经管学院的辅导员张炎琳说道。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考试书店不能算作书店。“书店有它特有的社会功能,而考试书店满足不了。”业内人士认为,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考试书店不具备这些功能。
原因:
网购冲击阅读习惯改变
根据全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高校校园及其周边书店,在校师生平均每万人拥有量不少于1.3个。按照这个标准换算,福州大学城20万师生应该配备20多个书店,然而现在实际的拥有量不及规划的三分之一,如果不算考试书店,则不及二十分之一。
早在2012年,由于租金压力,曾经作为文化地标的晓风书屋师大店“不堪重负”正式关门。而尚友书屋在福建师大旧校区的店面也因为经营压力而关张,大学附近的实体书店只有依靠副业经营才能生存下去。
不仅是福建,在全国范围内,不知不觉中,大学书店渐渐变成一片空白的回忆。
2011年搬离北大南门、曾被称为京城民营图书零售业“四大天王”之一的“风入松”,由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中国农业大学“五色土”书店,坚持13年却在2013年关门的武大三联书店……这些曾经与大学校园共生存同成长的伙伴,迫于各式各样的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
在最应该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地方,实体书店的应有功能被如此淡化,书店的主人不约而同地说到了电商的冲击。受制于经济能力,大学生一般青睐成本更低的读书渠道,如网络购书、网络借书。同时,由于长年接触电子设备,大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对电子书、手机上读书的接受度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高。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几名大学生,近90%的学生平时主要依靠网购图书或者电子阅读,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学校附近是否有书店,而且图书馆的存在,让学生对于书籍购买的需求更是弱化。
大学城周边的实体书店,要不被各种各样的咖啡馆、西餐厅、零售商店环绕,要不就是茕茕孑立孤芳自赏,其他门店生意火爆,而实体书店却冷清惨淡,不禁让人心生悲哀。
不可否认,高校周边实体书店式微折射出的更是一些大学生和年轻人“不爱读书”的现状。曾经,20世纪80年代高校学生拿着半个月的生活费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消费习惯已经一去不复返。
突围:
靠政策更得靠自救
转型、开办更受师生喜爱的实体书店,已经成为摆在书店经营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勇麟表示,实体书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城,书店越来越少是一种遗憾,大学城里建设实体书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需要支持它们,而不能放任它们自生自灭。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5月初,我省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对各高校实体书店的数量、场所面积、经费投入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且将高校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学校建设重要内容,作为高校创建文明学校的考评内容之一。这是福建首次出台针对高校实体书店的扶持发展措施。目前有两家书店正在筹划在福州大学城开办实体书店的事宜。
去年,全国最大的网络书店当当网宣布,将推行开设实体书店计划。这是继亚马逊之后,第二个推出“下线”计划的网络书店。对于网商布局实体书店,当当网助理总裁张巍认为,网络电商过去网络书店吸引读者,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转向互联网,但“顾客体验”几乎为0,“我们打算做的实体书店其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形式涵盖MALL店、超市书店、县城书店等多个类型,既丰富体验,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增强当当网的用户黏性。”
因此,对于书店经营者,袁勇麟还提醒:“不能全靠政府的支持,自己也要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才会让书店办不下去。”
“台湾的二手书店茉莉书店,以及诚品书店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要拓宽渠道,可以通过销售其他一些文创产品来增加商品利润。”他说道,“书店要自己去为书找读者,举办读书沙龙,甚至请书的作者来谈创作也是很好的形式。”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城市绿洲书店每周三晚上都会办读书会活动,就获得了长久的发展动力。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2-3天公布本周将讨论的书目,吸引了一班忠实客户,有校内爱读书的人,也有校外的人。今年下半年,工程学院店也将进行重新装修,尝试这一模式。
记者手记>>>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城春色,美不过满城书香。但是眼下的高校却是,满眼商铺,安放不了一方书屋。作为文化人最多的地方,如果书店在高校身旁都“呼吸困难”,那么何来“书香社会”概念,如何倡导“全民阅读”。高校里的书店,不能等同于简单的图书交易所。它是一所高校的人文地标,对于引领阅读旨趣与价值情怀,构建高校健康的文化生态,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何时人文书店才能重回高校版图,那么阅读,才可能成为中国大学生活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