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台湾担忧经贸过度依赖大陆是自我设限

31.07.2014  12:41

  台湾《旺报》31日文章,作者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全文摘编如下:

  经贸“国是会议”落幕了,“国发会”主委管中闵在强调台湾必须对国际经贸更加开放的同时,却对两岸经贸表现出戒慎恐惧的态度,除了要对两岸协议的洽签建立“国家安全审查机制”之外,并且要每年发表“两岸风险红皮书”。台“经济部长”张家祝也表示,和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要更谨慎,避免让民众担心太依赖对岸。

  台湾的对外经贸是否过度依赖大陆?从两岸贸易(包括香港)占台湾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来说,大陆的确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岸贸易占台湾贸易总额的比例,从2001年绿营执政之初的18%,到了2008年马英九就任之时为27%左右,然后,维持在将近29%的水准至今。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时期,两岸贸易占大陆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则从7%左右,一路下降到了马英九就任之时的5%,然后,继续微幅下降到4.5%左右。

  换句话说,马英九就任以来,两岸贸易在台湾对外贸易所占的比例,只是维持着绿营执政时期的水准,但是,随着大陆整体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成长,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占大陆贸易总额的比例则在不断下滑。那么,谁填补了台湾在大陆市场的份额呢?主要就是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韩国。

  进一步分析两岸贸易的内容,台湾应该担心的,恐怕不是经贸更加依赖大陆,而是无法提升本身产品的竞争力,巩固原先在大陆市场拥有的地位。因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有很高的比例是各种半成品和零组件的中间财,这些产品结合了大陆的生产要素,再销售到世界各地。也就是说,两岸贸易有许多品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组成产业链。只是,这种合作关系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变化。

  由于大陆综合实力增长,开始努力建构自主性的产业链,使得两岸原有的分工出现竞争压力。如果台湾不长进,无法提升本身产品的竞争力,又在两岸经贸上畏畏缩缩,将使大陆从世界各国吸收养分,不断完善其各种产品的供应链,然后台湾产品逐渐被取代或驱逐,远离大陆这个强劲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

  从全球价值链来分析贸易品项和供应链组合的研究发现,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布局中,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东亚生产网络成长速度居于全球之冠,而大陆在产品供应链的布局上,有越来越强大的自主能力和消费力。以致于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大陆的贸易额都出现了增长,并藉由与大陆的贸易增进,带动本身经济成长。台湾要担心的不是经贸过度依赖大陆,而是还能不能维持在大陆的既有地位额,甚至进一步开拓大陆市场。

  两岸经贸关系到底是要合作或竞争?台湾一方面希望两岸要进行产业合作,要大陆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担心经贸往来过于频繁产生过分依赖,这种自我设限的矛盾心态不除,所谓“机会极大化,威胁极小化”的呼吁,只是言不由衷的空话而已。

【责任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