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新思想 福建教育在行动|实干进行时(10)
7月9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深入挖掘优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省教育厅将扶持奖补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优秀项目331个,安排每个项目奖补资金5万元。
据了解,自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3月底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会址启动以来,我省各地各高校积极组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团队,组织各专业大学生以及导师、企业家、投资人等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将高校的人才、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近期,又有不少高校利用暑期实践,积极推进这项活动。
闽南师范大学:六支小分队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调研
7月7日,闽南师范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正式出征,学院成立的教育、健康、法治、生态、文创、科技等六个小分队20余个项目团队分赴我省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调研。校党委副书记钟发亮在出征仪式上表示,今年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程度更深,他希望同学们将创新创业梦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结合起来。
艺术学院科技小分队“尼金智能浇灌系统”项目团队作为福建省高校项目代表,应邀前往山东沂南县调研;教育小分队深入长泰县枋洋中学进行农村教育资源的调查;法治小分队深入平和县钟腾村,开展关于钟腾村普法现状及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情况的调查;健康小分队前往平和五美村,走访五美村贫困户了解其家庭情况并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生态小分队前往云霄实地调研查看红树林保护情况并开展环保意识宣传;文创小分队深入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了解农产品文创设计及产品销售情况。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筑梦红色泰宁 服务乡村振兴
7月8日,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泰宁实践队走进泰宁红军街。土地革命时期,泰宁是中央苏区县,是红军东方战线的门户和军事重镇。2004年,红军街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实践队通过参观红军街革命旧址,探寻先辈革命足迹,了解红军三进三出泰宁的历史,共同感受泰宁红色文化力量。
社会实践此行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以泰宁县重点打造的“静心泰宁”与“寻找泰味”公共品牌为依托,围绕“创见泰宁,寻找泰味”文创主题,发挥实践队员所学专长,开展“寻找泰味”系列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品牌打造、宣传营销,拓展营销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深入农村了解民情 创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
6月30日至7月1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植觉”学生创业团队在清流县农业局的帮助下,到清流县的乡镇进行项目落地对接。
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清流县的基本县情、农产品生产情况及分布。在嵩口镇沧龙村,“植觉”团队跟随当地渔民参观了鱼塘,观看了养殖过程,并听渔民介绍养殖经验,了解了养殖过程中的艰辛和收获。清流溪鱼养殖历史悠久,已有千年历史。清流溪鱼以其体大、肉质细嫩、鲜美味甜、无污染,闻名遐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渔民们的真正需求,寻找契合市场的发展方向。
“植觉”团队还来到元山村,了解鲜切花种植情况。在种植技术上,元山村党支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鼓励党员、村干部、大户、能人先种,在掌握花卉种植技术和实现增收后,实施“生产大户带小户、党员带贫困户、产业示范村带贫困村”的“三带”联帮模式。通过帮扶,村民相继跟着种植花卉,逐步掌握种植技术,扩大花卉种植面积。在销售市场上,先后组建了鑫亮、元山等花卉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帮扶模式,对贫因户实行合作社统一建棚、统一供苗、统一收购,确保花农无后顾之忧。
在清流县特产之一的豆腐皮民间作坊,创业团队实地了解生产情况。清流县当地合作社十分重视在建档立卡册贫困农户(合作社成员)的扶贫工作,对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暂借周转资金。贫困农户在家门口的豆腐皮民间作坊赚到的钱,基本上能够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和家用。当地合作社还与民间作坊进行合作,帮助他们进行规范的销售。
“植觉”团队与当地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希望能将创业项目与当地特产结合在一起,实现精准扶贫,把村民这份辛劳与美食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