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成互相攀比新项目:嘉宾行政级别成评判标准
新华社长春10月4日新媒体专电题:连出席婚礼嘉宾的级别都要攀比——数数婚礼上的那些“官气”“财气”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段续 吴昊
“十一”小长假,正是结婚进行时。几天时间相信已有不少朋友红包送到“手抽筋”。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婚礼现场成了互相攀比的“新项目”,比排场、拼花销……就连参会嘉宾的行政级别,都成了衡量婚礼是否“有面”的标准,“官气”“财气”十足的婚宴,让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你方唱罢我登场 婚宴衡量标准多
“婚宴一辈子就一次,多花点也应该。”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家银行工作的小刘说,即将在十月份举行婚礼的他因为准备得晚,没有订到“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好饭店”,“周边不少人都选择在豪华的、有大厅的饭店订宴席,咱也不能太差不是?”
即便抱着“不差钱”的心理,小刘还是对婚礼消费感到吃惊。“迎亲车队用奔驰的话一天五百,十台就得五千。”小刘说,“贵也没招儿,毕竟以前朋友婚礼头车是保时捷啊。”
在江苏某市工作的小曲刚忙完自己的婚礼,虽然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和妻子领证,但婚礼的排场仍然没有丝毫降低。“周边同学、朋友结婚档次一个比一个高。”
你的婚宴在希尔顿办,我怎么着也得在香格里拉、威斯汀;你婚车用劳斯莱斯,我用奔驰就太丢面儿;你家婚宴酒水是五粮液,我用平价酒显得太低端……甚至连喜糖盒的包装质地也成了婚礼是否“牛”的标准。繁杂的衡量标准让和小曲一样的新人“痛并快乐着”,“预算一再超支,咬咬牙还是顶住吧。”
不仅如此,婚庆酒店宴席难吃、饭菜量少似乎成了“业内共识”。在一些城市,宴会厅大小、装潢豪华程度、音响舞美条件成了宴席卖点。酒店拿准了顾客讲排场的心理,同样一桌饭菜,豪华大厅比小厅、中厅价格贵不少。
一位从事婚庆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是抓住了新人们“怕跌面儿”“讲排场”的心理,在不少婚庆订单中会尽量给消费者推荐档次高的服务,面对“有头有脸”的消费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