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正经历从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变

18.06.2015  11:02

“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奶业应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奶业已经具备了创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条件。论奶牛品种,同奶业发达国家一样,也是以荷斯坦良种奶牛为主。论奶产品质量,这几年我们更是拿了不少国际大奖。

  “我们所说的建设世界一流奶业,要的不只是一花独放,而是满园春色,终极目标是整个中国奶业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此,我国奶业还要苦练内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高鸿宾说。

  国产奶突遭“寒流”

  近年,我国奶业正逐步走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奶牛存栏量稳步回升,生鲜乳价格持续上涨。然而,今年年初,奶业突遭“春寒”,生鲜乳价格一路下跌。

  以产奶大省山东为例,生鲜乳收购价格从2014年11月起急剧下滑,到今年5月3日每公斤才2.96元,同比跌了30%多。“每公斤生鲜乳的综合成本是3.5元,目前收购价2.96元,奶农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山东省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流航说。即便收购价低于成本,河北、山东、北京、青海等地还是出现了乳企限收或拒收生鲜乳现象。农业部调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全国累计拒收生鲜乳16.8万吨,倒奶2.76万吨。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高鸿宾说:“16.8万吨生鲜乳仅占同期产量的1.2%,占全年总产量的0.44%,倒奶只占同期产量的0.2%。最近一周,限收量较高峰期已下降86.6%,倒奶量下降了96.3%。虽然奶价下跌,效益下滑,但从整体上看,全国的奶牛养殖业依然保持了积极向好的态势。”

  以一组数据为例,2014年全国奶牛存栏1460万头,增长1.3%;奶产量3725万吨,增幅5.5%;规模养殖场达到45%,提高了3.9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都实现非人工挤奶,全国机械化挤奶率已经超过90%。“国产奶的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部去年全年抽检生鲜乳2.6万批次,全部合格。”高鸿宾说

  至于出现倒奶现象的原因,专家分析,重要的一点是外国奶制品进口数量急剧增加。1999年,我国乳品进口只有10万吨左右;2000年至2008年,进口量从21.9万吨上升到39.3万吨;2008年至2014年进口数量迅速上升,从39.3万吨增加到193.4万吨,年均增长30.4%。以奶粉为例,2008年进口14.3万吨,到2014年已增加到105万吨,年均增长39.4%。2014年全年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约合1200万吨,占到我国牛奶产量的三分之一。

  进口冲击只是表象

  国内奶遭遇进口货冲击,深层原因却在国内。

  首先是消费者信心仍未恢复。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严重打击了国人对国产奶业的信心。国内消费者从欧美市场、港澳市场进口婴幼儿奶粉就是明证。消除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但更重要的是拿出让中国消费者信任、放心、认同的产品。

  其次则是产品价格、质量。“企业为什么进口?主要原因是价格和质量。一旦你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大量进口就不可避免。”高鸿宾说。

  目前我国奶产品主要从新西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进口。2014年,从新西兰进口72.8万吨,占79%;从欧盟进口7.7万吨,占8%。与这四大进口来源地比较,我国生鲜乳价格明显偏高。据中国奶业协会对10个奶业生产省调查,每公斤原奶我国平均价为4.05元,而新西兰是2.68元,美国是3.25元,欧盟是3.05元。我国原奶价格高,是因为总体上生产粗放、饲料成本上升、人工费用上升、运输价格上升、环保支出增加。

  目前,我国牛奶年产量3600多万吨,名列世界第三,奶牛存栏1400万头。与美国比,我国奶牛多出500万头,牛奶产量却少5000多万吨。1953年时,美国奶牛存栏2169万头,到2012年下降到923万头,牛奶产量却上升到了9086万吨,排名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我国奶业转型步伐逐步加快,奶业正在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不过,尽管行业水平稳步提升,但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不小。

  优先发展巴氏鲜奶

  面对近年来中国奶业发展过程中的起起伏伏,一些奶业专家提出,大力发展巴氏鲜奶产业,能让中国奶业走出“泥沼”,也有利于民族乳业参与国际竞争。

  何为巴氏鲜奶?1856年,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加热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后来他将这种方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采用这套“巴氏杀菌法”加工的牛奶就叫巴氏鲜奶。

  “牛奶除了营养功能外,还具备保健功能,原因在于躲在新鲜牛奶中的活性因子。”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说。

  新鲜的牛奶中具有活性因子,所以对其杀菌技术和保存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巴氏鲜奶采用6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灭菌,既能灭菌又不破坏活性因子,保留了牛奶的保健功能。与之相对应,通过1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灭菌法生产出来的常温奶产品,也称“纯牛奶”,虽可以长时间保质,但其活性因子已被高温破坏。

  专家介绍,由于巴氏鲜奶所具备的纯天然、原汁原味和保持活性因子的优势,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量占整个乳品消费的90%以上,而在我国,巴氏鲜奶只占乳品消费的20%左右。

  巴氏鲜奶对奶源要求极高,必须采用新鲜、安全的牧场奶源,不允许用奶粉还原。原则上,巴氏鲜奶从挤出到生产,必须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且全程需要2至6摄氏度低温冷藏、冷运、冷售,保质期只有10天。“选择巴氏鲜奶就相当于从技术上选择到了好牛奶。”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原国家牛奶标准定标组副组长曾寿瀛说。

  专家表示,有些乳品企业长期以来仅依靠大量个体散养户提供奶源,只能生产纯牛奶,纯牛奶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对奶源没有特别要求,但这也正是奶品质量“软胁”所在。

  “国家要通过发展巴氏鲜奶,倒逼乳品企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升我国乳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曾寿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