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影响情绪 “夏季病”走“九月病”来
近年来,有不少科学家都在研究分析不同人对季节和天气的情感体验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结果发现天气不仅能影响人们的情绪,让我们升起生气、害怕、快乐等心情,还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甚至还能“左右”我们的决定。除此之外,令人狂躁不安的“夏季病”,并不会随着夏天的远去而结束,受就业和升学压力的大环境所影响,“九月病”的步伐接踵而来。
三大“易患病”人群
夏天这种较为极端的天气,容易令人们心理产生各种“症状”。然而并非每个人对气候都很“敏感”,科学家提出,有三类人最难适应如此暴烈的天气。
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高温造成的恶劣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
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群:这类人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焦躁不安。
不善于沟通的人群: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将负面情绪通过倾诉等方式合理释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情绪失控。
“夏天癖”和“仇夏者”同时并存
对夏天的印象,不少人都以“阳光灿烂”来形容,这描述的不只是气候特征,还包括自己的心情。当日子变得越来越温暖,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开朗热情——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很明显你是一位“夏天癖(Summerlovers)”。“夏天癖”这个词是研究者科林士查(Klimstra) 等人在2011年提出的,因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待夏天拥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感叹“最美好的事都发生在夏天”,另一些人却“恨不得在夏天到来之前搬到北极去”。不喜欢夏天的人,研究者称他们为“仇夏者(Summerhaters)”。每当春天来临,“仇夏者”们的情绪会变得越来越悲观,随着夏天临近,情况只会更糟糕。或许,我们许多人都对冬季抑郁症比较熟悉,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夏季抑郁症也是季节性抑郁症的一个种类。
为了分析不同人对季节和天气的情感体验的差异,科林士查带领研究团队对497位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母亲做了调查,让他们记录自己在30天内的情绪变化和天气报告,并且详细记录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感受到的生气、害怕、快乐等心情。结果显示,有将近一半的研究对象的情绪都会受到天气影响。研究还发现,无论是“仇夏”抑或是“恋夏”,都具备一定的家庭特征,母亲和孩子往往会对季节和天气有同样的情感反应。
众所周知,阳光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早在约公元前460~337年的时候,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认为造成希腊“高端文明人”和荒芜地区“野蛮人”之间显著差异的原因,是北欧严酷的气候。与这种想法相同的是英国和法国,他们也把自己“优越”的文化归功于理想的气候。究竟气候对人们的情绪有多重要?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博士、儿童心理学专家周蓝岚告诉记者,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研究,都提及在酷热天气更容易出现暴力犯罪,而且强奸率也会提升。在实验室的研究中,高温会增强实验对象的情绪唤醒,以及他们带有敌意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炎热天气条件下,面对塞车,更多司机以按喇叭作为情绪发泄的窗口。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引人深思的现象叫做“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抱怨妻子没及时煮饭,把妻子大骂一通;妻子无处发泄,看到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也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周博士说,“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进行了一项关于天气影响情绪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学生喜欢秋天,四成喜欢冬天;相反,春天和夏天则不太受欢迎,表示喜欢的分别占百分之25.6%和26%。周博士告诉记者,学生对不同天气的爱恶都十分明显,其中首三个主流喜欢的天气为晴天,占60.5%;阴天转晴天51%;阴天占49%;而主流不喜欢的则是酷热,占百分之77.4%;潮湿占百分之75.8%,天气突然转热占67.5%。“受到厌恶天气影响,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表示不想外出,因为缺乏动力,他们会出现‘不想上学’、‘没有学习兴趣’等心理症状。”她说。
除了季节因素之外,人们的心理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各种“问题”,与出现问题的固有的月份相关联,就有了“五月病”、“七月病”或“九月病”之说。例如在日本,因为学校的毕业和新学年的开始都在春天,所以四五月份一般是学生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经历,或者刚毕业的学生开始一段新的工作经历的时间。正因如此,不少日本国民在五月份的时候,会意志消沉、慵懒倦怠、抵触上学上班的心理状态。“五月病”的症状,就是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在我们国内,与之相似的“九月病”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学校的开学,不但是孩子连同家长们也一并焦虑起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以及“心因性”疾病。
面对负面情绪 最好勇敢说出来
有一句话: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让光线得以透进身体的缺口。所以无论因为气候或环境改变,让我们“不小心”产生出了愤怒、焦虑、悲伤、不安或者抑郁等负面情绪,都无需慌张。周博士所给出最重要的建议是——缓解负面情绪,只需记住一点,面对它,并且鼓励自己(或对方)说出来。
睡眠充足:匹兹堡大学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夏季昼长夜短,因此需要增加睡眠,充足的休息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乐观。
亲近自然: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人们心情愉快开朗。特别是当炎炎夏日,看到一幅背景为绿色的画面时,也会精神舒畅。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他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艺术治疗:绘画、音乐、舞蹈,甚至简单的角色扮演,都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不需要深厚的功底,一些简单的颜料、几只蜡笔、一张铺在地面的画纸,即可随意挥洒。此外,还可以把游戏升级为家庭亲子绘画、恋人绘画、团体绘画,同一张画纸,猜猜对方画了什么,是一个什么故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同样,音乐、舞蹈、戏剧,都是情绪释放和调节的媒材,同时也是认识自己,了解对方,聆听家人孩子的好方法。这种方式,也特别适合亲子活动。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有些时候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例如愤怒,忧伤等。但是,绘画,舞蹈,音乐这些非言语的媒介,恰恰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