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浓浓闽江情

18.08.2015  11:32
  今年5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指挥长简洪坤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简洪坤是全国19个省市援疆干部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这也是新疆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最高规格奖励。

  5月下旬,一场主题为“感恩之旅·闽昌情深”的音乐剧《别失八里》在我省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地演出,广受好评。该剧以元末明初的别失八里城为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再次翻开了闽昌情深的新篇章。

  近几年来,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做好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工作,突出民生建设、产业对接、智力援助三大重点,资金、技术、人才、智力等更多投入到顺民意、惠民生的领域。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省共实施对口援疆项目145个,投入援疆资金14.44亿元,推动了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

   精心部署,全力推动对口援疆

  都说新疆大,大到南北疆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都说新疆远,远到距离福建超过5000公里。但,时空距离并没有阻隔八闽与天山的深情厚谊。

  2010年3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6个县(市)。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省委书记尤权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深刻认识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促进新疆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省长苏树林要求“扎实做好新一轮援疆工作”。省委副书记于伟国、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洪捷序多次牵头召开省援疆工作领导小组会和专题协调会,研究制定了《福建省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计划方案》。全省各级各部门明确责任、密切协同,全力以赴推动对口援疆工作。

  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实力较强的沿海设区市采取“一对一”、实力较弱的山区设区市采取“二对一”的方式,与昌吉州6县市结对帮扶。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把富民安居工程作为“一号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着力帮助受援地完善教育、医疗等民生基础设施;着力帮助当地加快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受援县市加快发展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把人才培训作为智力援疆重点,从资金预算、培训机构等方面予以保障,解决昌吉州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

  通过“六个结合”让援疆工作综合效益最大化,即发挥福建优势与新疆实际相结合、输血扶持与提升当地造血功能相结合、政府援助与民间投资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出资出力与献计献策相结合。

  多年来,满怀对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我省先后精挑细选了六批300多名干部跨越千山万水到新疆开展工作,还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到新疆推动智力援疆,这些福建干部在新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到了“新疆精神”,在援疆工作中全力以赴。

  一批福建大企业、上市企业和大项目、高新项目落户新疆,在帮助新疆、昌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发展壮大。

  数据见证了闽昌情深。“十二五”以来,昌吉州地区GDP增长2.4倍,达106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4.1倍,达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倍,达126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倍,达14420元,率先在全疆实现村村过万元。

   输血”变“造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60岁的奇台县居民潘发新老人患有心脏疾病,过去一直在旧城区的奇台县医院就医。2013年,由我省援建的奇台县中心人民医院落成后,这里便成了他常来的地方。“新医院医疗器械先进,医护人员水平也很高,在这里看病我很放心。”奇台县中心人民医院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设置,是我省援疆单体投资最大的民生项目,历时三年建成,它的投入使用惠及奇台、吉木萨尔、木垒东三县百姓。

  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十二五”以来,我省援疆工作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等目标,把援疆资金集中使用在民生工程上。截至目前,共实施民生援建项目110个,占所有援疆项目的75.9%;投入援疆资金12.36亿元,占援疆资金总额的77.2%。

  在这些资金和项目的扶持下,8所县(市)级医院,以及6所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和1所哈萨克民族乡牧场医院先后建成,当地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完善;12个游牧民定居和富民安居工程项目相继落成,超过6000户牧民、68000户农民受益;7所“双语”幼儿园、5所中小学和2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拔地而起,圆了不少当地孩子的上学梦……

  “资金和项目毕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关键是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鉴于此,我们大力推动产业援疆,进一步增强当地经济发展后劲。”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谢毅泰表示。

  近年来,我省突出就业抓招商,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介绍,围绕昌吉州煤电、煤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我省积极开展重点招商活动,借助“9·8”“5·18”“6·18”等经贸对接平台开展项目推介。“十二五”以来,共为昌吉州引进产业对接项目140个,总投资357.34亿元,项目履约率100%。更为重要的是,引进投产的项目每年可帮助当地解决1万多名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省各地各部门与昌吉州的产业互动也不断升温——

  莆田市与玛纳斯县加强玉雕产业对接和玉雕文化交流,莆田企业来玛纳斯投资玉雕业,培训人才,促进就业;三明市积极引进食用菌产业,创办玛纳斯县全益现代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引导当地农民种植食用菌,促进增收;泉州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期间专门举办“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暨投资合作洽谈会”,为将新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石材加工贸易集散中心打好基础 ……

  智力育才是增强“造血”功能的核心动力,我省的援疆工作突出教育、人才这两大重点,旨在不断增强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我省援疆医生刘江英在辛苦工作之余,仍不忘抽空给全科室的医生、护士做培训。援疆期间,她共开展科内学术讲座36次,开展“十分钟课堂”80多场,指导科室年轻医师诊治患者数百人。“我希望我的专业技术、医疗理念能够留下来,即便我离开了这里,但是技术还能在发挥作用。”刘江英说。

  “十二五”以来,我省的援疆医生累计接诊43万多人次,开展手术4万多台,实施258项新技术,其中35项技术填补了昌吉州医疗技术空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甘为人师,从不吝啬授其所长,献其精髓,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疆教师在平凡的讲台上孜孜不倦地培育着祖国新一代接班人。截至去年,当地已有44所学校与我省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公益自助协议单位29对;泉州市与昌吉市成立了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省8所高校加入昌吉州职教联盟,加强学科和实训基地建设;我省电教馆、师大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资源免费向昌吉州开放,实现了昌吉州多年来开展网络教育的愿望。

  我省农业系统援疆干部人才为老百姓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引进了多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对虾养殖技术,开展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养殖试验。他们还组织昌吉州农业技术人员赴福建学习苗木组培技术,协助当地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协助建成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福建与新疆同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在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合作方面潜力巨大。在积极援疆的同时,福建和新疆的双向交流合作也不断深化。

  去年“9·8”投洽会、“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全新的投资热点,新疆作为主宾省(区)参会,组成了近800人参加的庞大代表团参会,与境内外客商签订了近500亿元人民币的大单。投洽会期间,福建、新疆两地在纺织服装、能源开发、经贸往来等多个领域达成的合作意向令人关注。

  今年5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一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新疆馆再次精彩亮相,精彩的主题推介以及推出的“昌吉州旅游”微信平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咨询、拍照留念。近年来,两地旅游界坚持互邀参加当地举办的大型旅游展洽活动和节庆活动,协助对方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接下来,两地还将联手包装设计更多适合福建、新疆、台湾三地经福建口岸往来两岸的“一程多站”式产品线路,共同开发联线旅游,拓展两岸客源市场。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凭着对援疆工作的热爱、执着和赤诚,我省援疆干部将满腔的挚爱献给援疆事业。

  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有一位援疆干部,当地人都叫他“蘑菇局长”,他就是程端春,来自食用菌之乡宁德市,在呼图壁县挂职农业局副局长。2013年,原定的三年援疆时间已到,可程端春却坚持再留三年。

  “引进来的企业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呼图壁县食用菌产业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放心不下,必须留下来。”当地群众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这样回答。

  援疆五年来,在程端春的努力下,呼图壁县成立了5家食用菌合作社、1个食用菌协会,全县食用菌大棚达400座,种植面积40万平方米,农民每座大棚每年种两茬可收入7万多元。

  2014年3月,作为福建省第八批援疆人才——李琪博士随援疆队进疆,担任昌吉州中医医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科研和骨伤科建设等方面工作。一年多的援疆生涯,医院处处留下了李琪繁忙的身影。而在工作之外,只要有时间或是有下乡义诊机会,李琪都会挤出时间去看望帮扶的三户人家。

  一次在去看望吉木萨县的一位老妈妈时,李琪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位老人蜷缩在地窝子门口,冻得瑟瑟发抖。原来,老妈妈的大儿子间歇性精神病发作,将家里唯一支撑生活的骆驼以6000元卖掉了。没有了骆驼,就意味着家里没有任何生活来源。

  李琪得知老人的心结后,立即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经过多方配合,最终帮老妈妈把这匹骆驼追了回来。半年多时间,李琪不仅为帮扶家庭送去慰问金4000元,还送上粮油、药品等慰问品。最近,李琪被评为昌吉州“最美援疆干部”的荣誉称号。

  不少援疆干部在援疆期间尽心尽责,离开了新疆,依旧放不下那里的百姓。

  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对石梯子乡福安小学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一直关心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援疆干部“丁伯伯”从福建赶来再次看望他们,送上了价值6万多元的600套校服,并拿出9000元钱奖励30名优秀少先队员。

  孩子们口中的“丁伯伯”就是丁瑞康,是我省第三批援疆干部,2005至2008年任呼图壁县委副书记。援疆工作结束后,他仍坚持每年以个人的名义回到呼图壁县石梯子开展助学活动。而经费,都是他自掏腰包和“化缘”来的。

  石梯子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多伟说:“作为援疆干部,丁书记援疆任务已经完成,但他始终牵挂着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牵挂着我们边远地区的这些孩子,为我们办了不少好事。

  据福建省援疆总指挥部介绍,“十二五”期间,176名援疆干部、援疆人才共挂钩贫困家庭、贫困学生394户,每户一年帮扶资金不少于2000元,总额达80万元,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从东南沿海来到广袤的戈壁,把昌吉州当故乡、视昌吉人民为亲人、以昌吉事业为己任,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迈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