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为何停滞不前
华广网23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文章,分析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停滞不前的原因。作者认为,就市场角度看,台湾投资市场规模小,投资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与影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积极性、造成对台投资进展十分有限的基本因素。同时,台湾政治环境则很不理想,内对陆资的心态而言,台湾内部普遍对陆资存在歧视观念。文章直言,台湾应解放思想,多点经济考虑,少点政治思考,正面与理性看待陆资,不应将陆资视为威胁与危险,而应视为经济力量与发展机会。
全文内容如下:
日前,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公布2014年前三季度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统计,投资项目98件,较上年同期减少3.9%;投(增)资金额2.6亿美元,同期下降20.1%。而且自2009年6月台湾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以来,累计批准对台投资为581件,批准投资金额11.3亿美元。显然,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可谓停滞不前,远不如预期,而且还呈现下降态势,这与两岸经济合作与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很不相称,表明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遇到不少困难与障碍,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寻找停滞不前的原因,为下一步促进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创造条件。
就市场角度看,台湾投资市场规模小,投资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与影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积极性、造成对台投资进展十分有限的基本因素。台湾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可投资的重要产业、项目有限,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产业与光电产业等极少数产业上,而这是大陆相对较弱势的产业,是台湾最具优势的产业,制约了大陆在台湾最具竞争优势产业领域投资。台湾服务业虽然广泛,占GDP的比例达70%,但服务业投资相对饱和,加上服务业领域投资相对敏感,投资的机会与项目不多,大陆企业很难找到理想的投资项目。
就投资环境看,台湾总体营商环境尚可,法律健全,制度规范,但政治环境则很不理想,尤其是对大陆来说,岛内蓝绿政治对抗,对大陆企业在台投资与发展太过敏感。未来台湾地区政权轮替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未来由歧视与另眼看待陆资的民进党执政,对大陆企业来说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与心理恐惧感,不敢在台进行大规模的或长远性的投资。这是目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多以试探性与小规模投资为主的另一重要原因。尤其是年初台湾爆发反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学运”,对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贸合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恶化了台湾投资的政治社会环境,影响大陆企业对台投资的积极性。
就岛内对陆资的心态而言,台湾内部普遍对陆资存在歧视观念。不论蓝营还是绿营,在对待陆资问题上,不是将陆资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是视为促进就业的拉动力量,而是始终视为台湾经济与政治安全的隐患与威胁,因此处处设防与限制。尤其是绿营对陆资有敌意,将其污名化与政治化,而且不断给陆资“找茬”,无事生非,非常不利于大陆企业对台投资。
就政策环境看,台当局尽管在几年前就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获得肯定,但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鼓励与提供陆资优惠政策有很大不同,没有出台鼓励性的政策,没有优惠政策,反而是处处防范与限制,农业没有开放,服务业只开放了一半,制造业虽然大部分开放,但每一开放领域又设置了严格的条条框框,如不得控股,不得担任董事会,投资金额不得超过一定比例,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年中台前“经济部长”下台交接时,向新任者表示他推动的十大财经政策主轴之一就是“加强对陆资的管制”。在这样一个歧视与管制政策下,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停滞不前就不难理解。
目前大陆一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超过上千亿美元,台商对大陆累计投资也超过上千亿美元,而大陆企业对台湾投资几年来累计只有区区11亿美元,实在太少了,与大陆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不符,也与台商到大陆投资不相称。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大陆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同时大陆企业“走出去”、扩大在全球投资、兼并与发展也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对台湾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吸引陆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机会。台湾应解放思想,多点经济考虑,少点政治思考,正面与理性看待陆资,不应将陆资视为威胁与危险,而应视为经济力量与发展机会。如果观念不调整,政策不改变,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停滞不前的状况就难以改变。(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