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汴地 一抹风中的沧桑

12.03.2016  20:51
大汴地 一抹风中的沧桑 - 福建之窗
大汴地 一抹风中的沧桑 - 福建之窗
大汴地 一抹风中的沧桑 - 福建之窗
大汴地 一抹风中的沧桑 - 福建之窗
来源: np.fjsen.com

  残破的民居

  大汴地村

  精致木雕

  故乡情怀

  你有没有听过它的名字?

  ——大汴地。

  乍一听“大汴地”的名字,我就顿生好奇,闽北的地名中何以冒出这等异乡词来?后来得知,大汴地竟是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的一支后人,自河南迁居于此地。概因思乡心切,方将闽土当汴地!

  大汴地位于建瓯市擎天岩山脚下,海拔约600~700米,距离龙村乡政府还有14公里,林深路窄,道弯坡陡,令我这位很会坐车之人也感到了晕乎。我在想,是什么原因驱使周氏背井离乡,藏匿于这高山密林?可惜尚无资料能考。

  大汴地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乌瓦土墙,基石敦厚,有一股北方农村的味道。从远处看,虽然周边有零星楼房建起,但总体还没遭到严重破坏,是一座濒临残存却值得保护的传统古村落。这座建于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的民居群落,鼎盛之期有近百户人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遭过匪劫,受到毁损,近年来又因年青人外出打工,人气渐淡,也令本来就难保护的土木建筑更为颓败。

  走进村子,里面很多房屋破败不堪,有的已轰然倒下,而倒下的墙土化作种植的田土,鸡鸭的饲养场,仅剩围墙的残垣断壁,在风中诉说着沧桑与悲凉。村里主要由周氏宗祠、甪里新闾、家族学堂等建筑组成,村中心有四条横巷,一条巷就是一排房屋,每栋房屋之间时常有门相通。房屋的地面用四方水磨大斗砖铺设,大厅的梁、柱、板、壁、门窗则饰以精美木雕刻或彩画,透着往日的雅趣与繁华。面对我们的突然闯入,很多村民好奇地猜测,是要准备拆房还是买房?

  我既不是来拆房,也不是来买房,因为爱好摄影的缘故,我对遍布各地的古村落及其传统建筑,不仅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着深深的感情。

  坦率地说,大汴地在闽北古村落中并不是最特色、最精美的一座,但它或许是闽北现存不多,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固有格局,尚未被大面积侵占、拆除的古村之一。

  很多人并不理解保护的意义,简单地把古村落及古建筑的保护与乡愁联系并不准确,乡愁不过是众多内涵的一种形象代言、情绪表达而已。

  一个地方文化历史是否厚重,往往体现于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程度上。当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矗立于面前,我们只能赞叹它的先进,却无法读出它的厚重。如果有一天,我们所在的地区古村落、古建筑都荡然无存了,还能拿什么证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或许应当意识到,每消失一座古村落,每倒下一处古建筑,我们所站立的这片土地,从此便少了一分厚重,保护的紧迫与担当油然而生。

  然而,理解了保护的意义,仍要面临诸多困难与矛盾,而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及人气的汇聚,最大的矛盾则是发展同时也是原住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迫切改善与如何保护古建筑原样性的不变。一位朋友一语中的:有些乡土古建筑看上去很美,如果长期居住则有些残忍……

  古村落、古建筑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稀缺资源,保护的办法还是有的,有不少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旧址或旅游景观。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没资金、没思路、没能力的则先尽力保护好,留待有资金、有点子、有能力时再出手,不给后人留下遗憾,且给未来有个交待。

  告别夕阳中的大汴地村,我想到了这些。

  (王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