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练“四功”才能疗治“官话贫血症”
日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与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学员座谈中指出,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不能简单地念口径、讲套话,更不能打官腔、总是“无可奉告”。(4月8日中国文明网)
遗憾的是,近年来,少数政府官员的雷人雷语总让人咋舌。比如,福建某市环保局局长,他在回答一媒体记者电话采访时质问:“一打就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湖北荆州长江大学数十名教授因污染问题到区政府门口请愿,面对请愿的教授,一位副区长却说“非洲没污染,你们搬到非洲去”。郑州市某乡村一块经济适用房用地被开发商建起连体别墅和楼中楼。面对采访,该市规划局一副局长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些雷人雷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视民生,口无遮拦,似乎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将其喻为“官话贫血症”再合适不过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套,是智商的测量仪。“官话贫血症”暴露的是这些官员思想的肤浅,充分展示了这些官员素质低下。如“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明显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背离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些雷人雷语,通过网络的传播,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官员“雷人雷语”频出,一方面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的官僚主义习气仍然比较浓厚,个别官员存在权力的“傲慢与偏见”。这些官员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一些官员不把新闻监督真正放在眼里,长期习惯于欺瞒封堵的新闻处理方式,对新闻监督奴化、弱化和边缘化,遂使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舆论监督时,缺失基本的民主政治素养和危机应对策略,在公众事件爆发被网络媒体广为曝光后,往往束手无策,丑态先迭现。当前,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的特殊阶段,基层民众对相关政策的解读愈发迫切,对诸多问题的关注愈发强烈,对有些现象的看法也愈发多样,民众或多或少地存在焦虑心理,如果官员总是习惯于碰到困难绕道走、遇到矛盾就以势压人,靠打打官腔敷衍了事,就难免引起公众与媒体的不满,结果往往是难点问题越解释越不清,热点问题越炒越热,敏感问题越说越“过敏”,到头来民众不乐意、部门不满意、官员活受气。
官员能否正确与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执政成败的重要因素。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除了最核心的决策之外,其他几乎都是在和媒体打交道。西方国家的政客、官员们从进入政坛的第一天起,就认识到赢得了媒体,就赢得了选票,并从此开始和媒体打交道的历程,直到离开政坛也并不能完全走出媒体的视线。应对媒体是西方国家官员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与媒体打交道可以说是熟能生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而我国各级官员媒介素养普遍比较缺乏,在媒体高度发达、媒体的职能不断扩展的今天,以致于面对媒体和公众时屡屡“失言”,“雷人”、“雷语” 频现。
要治“官话贫血症”,官员除了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善待媒体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作风,强化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要在“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这“四功”上不断努力并有所建树。官员对舆论监督的承受力,不仅仅是一个民主素质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提升党的有效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的大问题。从根本上说,官员对对舆论监督承受力的提升,既取决于官员的开明、宽容和民主素质,更取决于官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增强对舆论监督的承受力、主动调整对于舆论监督的心态,对政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满意的解答。 (三明市委文明办 曹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