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楼里的15个小时

19.08.2019  17:03

14日一早,林元相和年轻医生在办公室里查阅、讨论病人情况。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新华网福州8月19日电(蒋巧玲 肖和勇)林元相走出外科综合楼大厅时,已经是晚上10点27分。这一天是8月14日,农历七月十四,按照习俗,家里要在这一天备饭菜过中元节,但林元相没能赶上。

  林元相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行政主任。1990年,他如愿成为一名医生,此后便一直耕耘在神经医学领域,今年已是第30个年头。

  14日这一天,是他从医生涯里极为普通的一天。尽管普通,却也排得满满当当:病例讨论、查房并进行“床边教学”、两场手术、研究生课题辅导、批阅病历……全天工作时长超过15个小时。

  “早上上班时间是8点,但是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我们上班时间要提早。”林元相说,为了保证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职能分支准时运转,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前置。因此,早晨7点10分,他就已经在外科综合楼里办公了——OA系统上的近10份文件、通知,办公桌上的两叠病历,他要尽可能在上班前看完,以免耽误当天的工作。

  早上8点,交班会准时开始,紧接着是重要病例的全科讨论,然后是查房和“床边教学”。彼时,窗外是城市繁忙的街景,晨光照进会议室,映出道道金光。对于许多医护人员来说,每日的早晨大抵如此,夜晚也不尽相同,但昼夜的边界感却很模糊,因为清晨进了这栋大楼,再出去常常已是深夜。

  周三的主任查房,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喜欢的“每日一课”。林元相带着几位医生在病房里穿梭,一边仔细地给病人查体,一边现场向随行医生提问,“病人反射低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下德巴金还吃不吃”“缺哪些元素会导致病人表现烦躁”……林元相的“床边教学”生动而形象,既梳理要点也解答难点,深受学生们欢迎。除了是一名医生,林元相还身兼福建医科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常常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为学生们辅导课题。他常说,“医生不是只要看好病,还要带好人,人才的梯队建设很重要。

  查完房,林元相又马不停蹄地换手术服、消毒,进入手术室。从上午10点多到下午6点整,除了在食堂间吃了个简餐,林元相一直站在手术台边。平日里,林元相一天要做3-5台手术,当天因临时有变故,只做了2台手术。即便如此,他还是顾不上吃饭就赶往会议室,召集研究生们开课题讨论会,一开又到了深夜……

  这是林元相的一天,也是广大医务人员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他们在医院的门诊楼、急诊厅、手术室、病房里,常年“超长待机”地工作。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他们,他们也把无数个日夜揉碎,把时间献给了病人。

早上7点10分,林元相到办公室,并换上了衣服。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早上8点,林元相在交班会上传达相关事宜。而此时,他已经提前到岗工作近一个小时。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办公桌上的两叠病历,林元相要一一看完并签字,这是他每天的工作之一。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查房时,林元相会为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进行“床边教学”。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林元相正在为病人查体。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林元相一直站在手术台边,期间只在手术室外的食堂间吃了一份简餐。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进入手术室前,林元相仔细洗手消毒。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手术的前一天,林元相仔细查看病人的脑电图。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手术前,林元相找病人谈话,仔细商定方案并给出建议。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林元相在为病人做开颅手术。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图为林元相(前排右一)在手术现场。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图为手术现场。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做完两场手术,林元相又马不停蹄地召集研究生们开展课题讨论。 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晚上9点多,走廊外的灯已经熄灭,林元相还在为研究生答疑解惑。新华网 蒋巧玲 摄

林元相回到办公室,双眼已经微微发酸。他揉了揉眼睛,打算把剩下的病例看完再回家。 新华网 蒋巧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