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风文明要让农民成为主体
乡风文明是指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健康、进步的精神文明风气。包括使村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与费方式、交往方式,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家庭伦理关系、邻里关系、党群关系,树立进步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乡风文明涵盖丰富的内涵,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以此提升文化软实力;二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关键区域农耕文明、地区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三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伦理,这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四是新时代意识的培养,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
培育乡风文明就要让农民群众在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上不断得到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良好风气。而乡风文明建设是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群体,通过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以优化乡村文化的环境,以达到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全面提升的效果。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一种能够适应于农村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境界、理念和意识,养成科学、合理、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生活面貌,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突出政治思想引领。抓住正确的方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做文明乡风的带头者。村两委应组织和完善议事规则,推行流动办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一系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驻村记事备案登记制度、干部联系卡制度等经验,接收群众监督,带动乡风文明。
搭建文化宣传载体。着眼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加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力度,积极开展各类“送文化”“种文化”活动,运用文化进万家、欢乐下基层、民间文艺社团演出、文艺志愿服务等载体,把优秀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民中间,扶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整合党校、文化场馆、党员活动室、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场所资源,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管理、有资料“六有”标准,探索建立了“新时代讲习所”“市民讲习所”“农民讲习所”“工人讲习所”“老干部讲习所”,规范化建好县、乡、村三级讲习主阵地,定期不定期集中开展“课堂式大宣讲”。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深入开展“大学习”活动。通过群众“点餐”,企业“配餐”,剧团“送餐”,给农民兄弟送去精神大餐,加强文化培育,构筑农村精神文明高地。
强化人才队伍培育。一方面坚持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畅通“三农”干部流动机制,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每年农忙季节百名农业科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到各乡镇培训一大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及各类实用人才,保障乡村振兴人才需要。另一方面加大对乡村文体团队的投入,充分发挥基层村两委文化站和联系点的作用,组织文化专业人才、民间艺人对乡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高专业技能,打造一支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文化团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人文相亲的乡土文化。(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