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队员踏勘:风雨无阻 不怕苦不怕险
池永翔和林力伟在记录滑坡体的规模及危险范围。
调查滑坡的岩土体组成情况。
9月1日,晴。福州高新区南屿镇芝田村教堂的后山,抬头望去,连外行也能看出这里曾经发生过山体滑坡。没有滑坡的地方,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紧挨着教堂的山体,已然缺失了一大块,只剩下黄色的砂石“素面朝天”。山体上,雨水冲刷留下的沟壑大小不一,触目惊心,这是一个典型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这个点,包括池永翔高级工程师和林力伟工程师在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队员们已进行过多次踏勘。该点的治理工作已提上议程,但治理行动开始前,该点还需地质技术人员的定期巡查。
要想完整调查滑坡的情况,需要攀上坡顶。坡体疏松,沟壑纵横,被雨水冲下来的石头杂乱地堆在一起。池永翔和林力伟用脚踩了踩,试探了一下虚实后开始慢慢往上爬。遇到实在太难爬的地方,他们只好手脚并用了。这样的场景,他们两人已经司空见惯。在坡顶,他们详细地测量了滑坡的相关数据并分析了发展趋势后开始下撤。上山容易下山难。池永翔和林力伟两人,有时蹲下身子慢慢下滑,有时踩着小碎步快速溜下去。“地质灾害点坡体结构不稳定,安全最重要。速度不一定要快,但要保障安全。”林力伟告诉记者。
第二个调查点是六十份村的高陡边坡。穿过一片杂草丛生的树丛,池永翔和林力伟来到了村民上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坡体进行仔细调查。“这个边坡岩土体结构较为紧密,整体稳定性尚好。”池永翔告诉当地村干部。
顾不上休息,大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后山村的一处高陡边坡。坡下,有村民盖了一栋崭新的三层楼高的房子。在房子的后面和侧面,村民自己用石条修砌了护坡。这里算不算地质灾害隐患点呢? 在现场,池永翔和林力伟没有马上掏出仪器测量,而是先仔细观察四周。在距离房子20米左右的地方,山体因滑坡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房子的侧面,有一片黄色的水渍,显然这是泥土埋没过的痕迹。而与房子直线距离2米不到的地方,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土包。土包上,立着几根横七竖八的竹子。“竹子本来是垂直往上长的。因为这片土包被破坏,所以竹子就东倒西歪,形成所谓的‘醉汉林’。若进一步发展,这些竹子就可能倒下伤害到路人。”池永翔和林力伟为此开出“处方”,要求砍掉这些竹子消除隐患。不过,随行的村干部告诉他们,这些竹子分属于不同村民,如果要砍掉这些竹子,手续很麻烦。队员们耐心地向村干部解释了其中的危险性及防灾措施后,村干部表示一定积极沟通,消除隐患。
连续走访了5个地点,时间已经将近中午1点。池永翔和林力伟就在路边掏出包里的干粮,席地而坐便把午饭解决了。
“做这份工作,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怕苦不怕险,判断要准确及时。”池永翔和林力伟异口同声地说。记者 吴恩儿 文/图